(二)同盟军的奋战与失败
由于冯玉祥出走,抗日同盟军发生严重分裂。在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高压
② 赵谨三:《察哈尔抗日实录》第 3 编,上海军学社,1933 年版,第 28 页。
③ 赵谨三:《察哈尔抗日实录》第 3 编,上海军学社,1933 年版,第 31 页。
④ 《冯玉祥日记》,1933 年 7 月 31 日。
① 张篷舟:《近五十年中国与日本》第 1 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 185 页。
② 《国闻周报》第 10 卷第 32 期,1933 年 8 月 14 日。
③ 《冯玉祥日记》,1933 年 8 月 11 日。
和重金收买下,同盟军大部分被宋哲元部收编或瓦解,只有方振武、吉鸿昌和中共掌握的部队共 1,5 万人未受大的波动。为了坚持斗争,方、吉二部和中共前委掌握的第 2、第 5、第 16、第 18 师及党政军机关一同转移到张北一带。方振武、吉鸿昌到张北后,表示“既以抗日为起源,必以抗日为归宿。”
①8 月 16 日,方振武发表通电,宣布就任代理同盟军总司令职。8 月 24 日, 中共前委也在张北二泉井村召开扩大会议,成立了以柯庆施、吉鸿昌、张慕陶、宣侠父、许权中等 7 人为常委的军事委员会,任命吉鸿昌为北路总指挥。会议根据临时中央及河北省委关于集中力量创造红军和新苏区的指示,对同盟军的行动提出了向东、向南、向西发展三个方案,经过分析比较,决定向南发展,依托保定以西的太行山、依靠河北中部农民运动与党组织的良好基础,创建抗日根据地。方振武不同意前委南下路线,遂率部东进至独石口地区。
方振武、吉鸿昌继续高举同盟军抗日旗帜的行动,激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恼恨。蒋介石、何应钦急令宋哲元、庞炳勋、闫锡山等部,进攻、堵截同盟军,陷方、吉二部于东西南三面包围之中。为了使日伪军从北面围攻同盟军, 何应钦于 9 月 8 日派殷同和日军勾结,商议夹击同盟军的办法。中共前委所部和吉鸿昌部为实现南进计划,在南进路线受阻的情况下曾两次西出商都, 绕道南下,均遭闫锡山、傅作义部堵截:被迫折而向东,于 9 月 9 日到达独石口及其附近与方振武部会合。9 月 10 日,方振武邀请吉鸿昌到赤城举行了云州会议。会议决定打起“讨贼联军”的旗帜,并推方振武为总司令。由于对当时敌情估计失当,会议作出了打进北平过中秋的错误决定。中共前委决定暂随方、吉二部出山,再图甫下冀中。于是将其掌握的部队分成两部分: 一部随方振武部,在长城线以西,经云州沿白河向东南发展;一部随吉鸿昌部,在长城线以东,绕道丰宁,经四海,向南推进。讨贼军在南进途中遭到蒋军和日伪军的跟踪追击。指战员们不顾危险奋勇迸击,于 9 月中下旬先后收复丰宁、怀柔、密云等县城,并进占顺义县之高丽营及板桥村。与此同时, 中共前委所部与吉鸿昌部曾几次出山,试图南下越过平绥线,均遭蒋军拦截, 被迫退回山中。10 月上旬,中共前委所部、吉鸿昌部、方振武部会合于大小汤山地区后,遭到日伪蒋大军的四面包围和夹击。经过连日苦战,部队伤亡惨重,最后仅剩四五百人,且弹尽粮绝。在此情况下,方振武、吉鸿昌接受北平慈善团体的调停建议,于 10 月 16 日下午离开部队。①尔后,方、吉二人由商震部护送赴北平。途中先后寻机下车,方振武秘密他往,吉鸿昌辗转到天津。所余各部均被蒋军缴械。至此,名震一时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在日、蒋军夹击之下,最后失败。
同盟军失败后,冯玉祥继续与共产党合作,进行抗日反蒋斗争。方振武被迫流亡香港。吉鸿昌则在天津从事抗日活动,于 1934 年 11 月 9 日被国民党政府逮捕,24 日在北平就义。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崛起,是冯玉祥等爱国官兵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号召,举起武装抗日旗帜,进行联合抗日的一次伟大尝试,得到了全国主张抗日的各派政治势力及广大民众的支持和称赞。蒋日的压迫和联合进攻,是同盟军遭受失败的根本原因;同盟军一些将领的动摇和中共前委后期
①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档案资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① 《晨报》1933 年 10 月 17 日;《国闻周报》第 10 卷第 42 期,1933 年 10 月 23 日。
工作的错误,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但其将近半年的英勇奋战,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进一步暴露了蒋介石破坏抗日的卖国行径,鼓舞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忱,推动了北方各省以至全国的革命斗争,同时,也对尔后的抗日斗争,提供了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