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东北军、西北军的工作
东北军前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所统辖的部队,1928 年改编为东北边防军。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退入关内, 遭国人谴责。热河沦陷后,张替蒋受过被迫辞职,去欧洲考察。
1934 年初,蒋介石为使东北军“剿共”,电召张回国。张学良回国就任“西北剿匪副司令”后,要求部属“同心同德,奋勇直前,完成‘剿共’之重任,建树统一之功勋。然后回师北上抗日,收复东北,返回老家去。”① 但是,事与愿违,从 1935 年 9 月到 11 月间,在劳山、榆林桥、直罗镇战役
中,东北军三战三败,损失兵力近三个师,第 109 师师长牛元峰、第 110 师师长何立中和参谋长范驶洲等被击毙,近万名东北军被红军俘虏。如此沉重的打击,在东北军历史上是罕见的。蒋介石不仅不予补充,反而宣布撤销被歼灭的第 109、第 110 师的番号,并对张学良加以申斥,这对张学良的思想震动很大。
1936 年 1 月 25 日,毛泽东、周恩来等 21 名红军将领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揭露蒋介石打内战及排斥东北军的种种毒计,提出:“打红军是东北军的出路吗?进攻苏区是东北军的出路吗?不是的,这不但不是你们的出路,而且是你们的绝路。”“东北军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强盗,是卖国贼头子蒋介石,所以抗日反蒋是你们唯一的出路。”“只要东北军揭起抗日反卖国贼的义旗,那在东北军内就可以军心团结,上下一致,使东北军成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军。”②最后提出请东北军派代表与红军共同协商。此信对张学良确定联共抗日的政策发生很大作用,他曾深有感触地对人讲:救国之路,只有“一条共产党的道路。”③与此同时, 红军对于被俘的东北军,生活上给予优待,政治上给予教育,留去自由,去者发给路费,使他们深受感动,愿与红军合作抗日。东北军广大官兵的家乡被日本侵占,他们的父老兄弟姐妹当着亡国奴,因此,普遍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他们对蒋介石的歧视、威逼及其先安内后攘外政策日益不满,拥护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策。
1936 年 1 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为了直接和张学良等东北军高级将领接触,谈判联合抗日问题,让在榆林桥战役被俘的与张学良关系比较密切的团长高福源(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回东北军。高先见到第 67 军军长王以哲,随后见到张学良,转达了中共中央愿和东北军联合抗日的诚意,沟通了和东北军高级将领的关系。
1936 年 2 月 25 日,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苏区政府贸易总局局长钱之光抵洛川与王以哲首先会谈,达成合作抗日的口头协定,主要内容是:
① 应德田:《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中华书局,1980 年版,第 37 页。
②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 年版,第 5~6 页。
③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 年版,第 5~6 页。
(一)互不侵犯;(二)建立交通和通商;(三)供应第 67 军所需粮秣等。
张学良于 3 月 4 日飞抵洛川会见李克农时说:“我是来做大买卖的,搞的是‘整销’,不是‘零售’”①。意思是“为了联共抗日,他把整个东北军和本人的命运,全部豁出去了。”②。他除同意达成的口头协议外.还希望会见中共主要领导人,就联合抗日问题直接会谈。3 月 16 日,李克农到晋西石楼红军前线指挥部向中共中央汇报洛川会谈情况,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李克农为全权代表与张会谈,4 月 6 日,由毛泽东、彭德怀密电张学良、王以哲, 告以行期,提出会谈的主要问题,内容如下:“一、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问题;二、全国红军集中河北抵御日帝迈进问题; 三、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具体步骤及其政纲问题;四、联合苏联及先派代表赴莫斯科问题;五、贵我双方订立互不侵犯及经济通商初步协定问题。”
③
4 月 8 日,周恩来、李克农一行抵肤施(延安)东北之川口。因为风雪
交加,电讯中断,张学良 9 日才自己驾飞机,带着王以哲、刘鼎飞到肤施。
当日晚 8 时,周恩来等人城,与张学良彻夜长谈。张学良直率地对周恩来说: “我自欧洲归国以后,一心拥护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相信法西斯挽救中国。可是经过几年的实际观察和周围朋友对我的谈话劝告,特别是李克农先生和刘鼎先生对时局透彻的分析,我认为我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①此时,张学良对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完全动摇了。但张学良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然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参加,那么,蒋介石也应当包括在内”。张学良说:“我同蒋介石的接触很多,关系也很密切。据我了解, 只要我们认真争取,是可以把他团结到抗日阵线里来的。”②周恩来对张提出的不能反蒋表示理解。双方约定:张学良在里面劝,共产党在外面逼,内外夹攻,“把蒋介石扭转过来”。双方还就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前途,停止内战, 红军的战略方向,联合苏联,红军帮助东北军进行抗日教育等事项进行了友好坦率的商谈。4 月 10 日清晨 4 时,会谈结束。临别前,张学良赠送《申报》
60 周年纪念大地图一册给周恩来,说:“共同保卫中国”。这次会谈对促使张学良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全面合作关系的确立。
为加强对东北军的工作,中共中央成立了东北军工作委员会。1936 年 6
月 20 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东北军工作的指导原则》,指出:“由于东北军现在所处的特殊的政治的地位(亡国奴的地位),由于红军对于东北军的革命的影响,东北军有极大可能转变为抗日的革命的军队。”“争取东北军走上抗日是我们的基本方针。因此,我们在东北军的工作目标,第一,不是瓦解东北军,分裂东北军,而是给东北军以彻底的抗日的纲领,使东北军在这一纲领的周围团结起来,成为坚强的抗日的武装力量;第二,也不是把东北军变为红军,来拥护共产党的基本政纲,而是要使东北军变为红军的友
① 钱之光:《洛川会谈前后》,《中共党史资料》第 10 辑。
② 《解放日报》1979 年 2 月 18 日。
③ 西安事变史领导小组:《西安事变简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年版,第 28 页。
① 应德田:《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中华书局,1980 年版,第 55 页。
② 应德田:《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中华书局,1980 年版,第 56 页。
军,把共产党所提出的关于抗日救国的纲领变为他们自己的纲领。”①关键是使东北军脱离“蒋介石的控制与影响,公开起来反对蒋介石丧权辱国的一切无耻行为,拒绝执行蒋介石进攻苏区与红军的命令。”②指示还指出:“凡是东北军驻扎的地区,争取东北军工作,就是那里的党的中心的工作。”③
周恩来和张学良谈判以后,中共中央派以叶剑英为首的军事代表驻西安,帮助东北军进行抗日教育,举办了王曲军官训练团。又委派刘鼎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常驻西安,加强与张学良的联系。与此同时,西北特支联合爱国民主人士组织了“西北抗日救国联合会”,又组织了以张学良为会长的有不少共产党员参加的“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张学良派人到广西联络李宗仁、白崇禧和山东韩复榘,河北宋哲元,四川刘湘,云南龙云,山西阎锡山,新疆盛世才等部,说明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与杨虎城西北军的联合,在 1935 年以前,主要是中共地方组
织和共产党员(个人)与杨共事。但自“八一宣言”发表后,杨就积极与中共中央联系,中共组织也运用各种关系和渠道,加强对杨的争取工作。杨虎城是陕西蒲城人,出身贫苦农民,早年参加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称帝时, 杨参加陕西护国军,与袁作战;1922 年以后,结识进步人士杜斌承、共产党人魏野畴等人,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他一直走进步道路,不少共产党员在杨部工作,魏野畴就担任过杨部的政治部主任。
1931 年他任陕西省主席时,任命共产党员南汉袁为省府秘书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杨虎城对日本侵略异常愤慨。
1933 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热河省,他向蒋介石要求将 17 路军全部开赴华北抗日。当冯玉祥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时,杨虎城不仅声援,而且资助枪支、弹药。
1936 年绥东抗战,杨虎城又多次请缨杀敌,一次再次的爱国要求,都被蒋介石拒绝,引起了他极大的不满。
1935 年 11 月,毛泽东写信给杨虎城,提出西北大联合的主张,希望杨和中共的关系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中共中央派徐海东部政委汪锋把信送给杨虎城。汪锋到达杨部后,三次和杨会谈,沟通了中共中央和杨虎城的关系。
1936 年 4 月,由杨虎城资助去德国留学的王炳南回国后,被派到杨部做联络工作。经过多方面的工作,1936 年 5 月,双方谈判就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建立交通电讯联系,帮助红军运送物资,红军帮助改造 17 路军等问题达成协议。从此以后,17 路军在陕北宜川至鄜县(今富县)一线的部队和红军之间,已呈休战状态,未再发生实际上的冲突,只是在蒋介石的威逼下,杨虎城部以打假仗的办法向红军射击,来应付特务的监视。为了加快西北大联合的步伐,毛泽东于 1936 年 8 月 13 日在《致杨虎城》的信中说:“先生同意联合战线,盛情可感。”“良以先生在理在势在历史均有参加抗日战线之可能,故敝方坚持联合政策,不以先生之迟疑态度而稍变自己之方针。”“全国各派联合抗日渐次成熟,而先生反持冷静态度——若秘密之联系,暗中之准备,皆所不取,甚非敝方同志所望于先生者也。兹派张文彬同志奉诚拜谒, 望确实表示先生之意向,以便敝方作全盘之策划。先生如以诚意参加联合战
①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年版,第 33 ~34 页。
② 同上,第 35 页。
③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年版,第 38 页。
线,则先生之一切顾虑与困难,敝方均愿代为设计,务使先生及贵军全部立于无损有益之地位。”①张文彬作为中共驻杨虎城部的联络代表,被杨委任为少校秘书,从此双方的联系得到了加强。中共与杨虎城的合作也比较牢固地建立起来了。
为了实现西北大联合,1936 年 10 月,王炳南在上海经杜重远写信介绍会见张学良,做沟通张学良和杨虎城关系的工作。此后,张、杨消除了误会, 增强了团结。经过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工作,在东北军中提出“和杨联共” 的口号,两军关系逐步改善。最后,张、杨两将军推诚相见,倾吐真言,成为挚友。
1936 年 10 月 26 日,毛泽东等 40 多名红军将领写情给国民党蒋总司令及西北的将领,提出只要贵党政府决心抗战,红军“誓与你们合作到底。” “⋯⋯西北数十万健儿终会手携手的联合起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