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僵略华北的旱期策划

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直到 1933 年多月 31 日《塘沽协定》签字,日本军国主义在武装攻占中国东北并巩固其统治的同时,也加紧了在华北地区的侵略活动,酝酿制定其对华北的侵略政策。

早在 1931 年 4 月,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重要策划者之一石原芜尔在《为解决满蒙问题的战争计划大纲(对美战争计划大纲)》中,就提出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关内的作战,其占领范围“依据情况区别决定,然首先可以预定为华中以北。”①当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后,陆军部于 1931 年 11 月 16 日起草《对苏中两国作战计划大纲》,其作战指导方针第一条要求“确实占领北满⋯⋯。此外,扫荡沿海州及华北方面的敌军”。② 还计划“向华北方面(平津及山东方面)派遣 4 个师,迅速平定平津一带, 根据情况,以后使之对南京军作战”。③

1932 年 1 月 28 日,日军对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发起进攻。参谋部同时设计,在对华全面战争之时,将从四个方面对华作战,即:第一,满洲方面, 第二,华北和山东方面,第三,长江方面,第四,福建方面。此时,日军以攻占东北为第一要务,未敢旁骛。

1932 年 8 月 27 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了《从国际关系看时局处理方针案》,该案针对“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将所谓“对满蒙政策”与“对中国本部政策”并列提出,该案供认,日本此时最需要的是巩固东北的占领,要使列国消除对日本“对于中国本部政策的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心”,④ 以避免列强实行干涉。在这里,对华北的侵略计划包含于“中国本部”之中, 尚未单独分立。此后,日本就迅速加快了独立的对华北侵略政策的制定。

① 《华北享变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第 490~493 页。

① 角田顺:《石原莞尔资料、国防论策》,原书房,1971 年版,第 71 页。

② 〔日〕《大本营陆军部》〈1〉,朝云新闻社,1974 年版,第 322 页。

③ 〔日〕《大本营陆军部》〈1〉,朝云新闻社,1974 年版,第 333 页。

④ 〔日〕《现代史资料》8,美铃书房,1982 年版,第 5 页。

1932 年 8 月,石原莞尔在《经略满蒙之我见》中提出:“山西的煤,河北的铁,河南、山东以南的棉”应该为日本所用,同时还强调,日本不能只满足于“满洲国”的“开发”,还必须实行“开发中国本部首先是实现开发华北的方策”。⑤

1932 年 5 月,日本法西斯军人发动政变,枪杀了首相犬养毅,结束了日本历史上的政党内阁,建立了由军部、政党、官僚联合控制政权的“中间内阁”,军国主义强硬对外路线得到加强。日军于 1933 年 1 月制造山海关事件, 进犯热河,开始侵入关内,兵锋直逼华北。板垣等还制定计划,欲收买华北的反蒋派军政要员,力图以此排挤蒋介石在华北的势力,然后建立由日方操纵的华北傀儡政权,名称为“华北联治政府”。据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须磨弥吉郎的调查记载,到 1933 年 5 月,板垣为执行此计划已耗资 300 万元,这项费用均从日本陆军省机密费中开支。①5 月 6 日,参谋部向日本驻北平、天津等特务机关下达了《华北方面紧急处理方案》,提出在华北的方针是“依靠关东军之武力继续实行强压,以此为基调实施相对应的对华北的方策,使现华北军政官宪真正屈服或导致其瓦解,并迫使满华国境附近的中国军队撤退,确保该方面的安定”。还规定其要领在于:“于华北、华中、华南各方面,分别进行促使其更加分立之方案。”②考虑到对东北的占领尚未巩固,东北的抗日武装力量尚有“22 万之众”,③日军需要以较大兵力进行“讨伐肃正”。另外,日本正在建立和巩固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而用于热河等地的日军在作战中消耗较大,急需休整补充。所以,尽管制订了上述初步的方针和要领,也未能进行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