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黑龙江地区的抗日义勇军
黑龙江省爱国官兵的抗日武装斗争,在整个东北的义勇军抗日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闻名中外的江桥抗战,揭开了东北义勇军大规模武装抗日的序幕。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尽管由于马占山一度动摇妥协,使抗日斗争出现了曲折。但是广大爱国官兵和各阶层群众始终反对投降,坚持抗日,所以黑龙江省的抗日武装力量不但没有被消灭,而且又重新集结起来,除马占山、苏炳文等部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刀会”、“红枪会”等民众组织的义勇军转战于吉、黑两省之间。
“东北民众自卫军”这支义勇军是以李海青部为骨干组织起来的。李海青出身绿林,后被收编,因在三间房战斗和撤离省城战斗中有功而被提升为新编旅旅长。
1932 年 3 月初,马占山在龙江就任伪职不久,李海青和张锡武不愿投敌, 各率部冲出省城。张锡武部开往兰西、青冈等地进行抗日游击战。李海青率所部 3000 余人越过松花江南下,改称“东北民众自卫军”,自任总司令,公开树起抗日讨逆大旗,收复扶余,围攻农安。途中,农民、手工业者等各方
人士纷纷前来参加,扶余县大小股“胡匪”也相继来投。旬月之间,李部迅速发展到一两万人(围攻农安时号称 4 万),并在敌人统治的中心腹地围攻县城,震憾了伪京长春。4 月,李海青得知马占山反正重整义师,便率部渡过松花江北上,表示“唯马主席之命是从”。义军连克肇源、肇州等镇, 前锋逼近肇东、对青山一带。5 月下旬,日军松平支队开往肇东进攻李海青部主力,两军发生激战,李亲临前线指挥,腰部被炸伤。
26 日,李率部退出肇东,至丰乐镇一带休整。
马占山反正再举抗日旗帜马占山自 1932 年 2 月起,出任伪黑龙江省省长,参加了日本策划的伪建国会议,并被委任为伪满洲国的军政部长。之后, 他决定返回黑龙江省,并正式进入齐齐哈尔城。这时,张学良的密使来到他的身边。数日后,马占山要检阅自己的部下与巡视各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民心的安定情况。4 月 2 日凌晨 1 时,马占山密令卫队团骑兵 1 营、步兵 1 营乘车开出省垣。2 时,马占山自带副官、卫士 20 余人乘汽车出城,直奔拜泉方面开去。在拜泉居数日,然后经克山、纳河等地,于 4 月 7 日到达黑河。随即重新组建黑龙江省军政两署的机构。鉴于日本侵略军疯狂地“讨伐”抗日武装,各地兴起的义勇军和各县的保卫团纷纷走上抗日疆场,马占山决定利用各县保卫团丁加以补充,同时以保卫团、义勇军组成一些新的部队,成立了黑龙江省抗日救国义勇军总司令部,马占山自兼总司令,统一指挥,下辖 10 余路军,共约 6 万余人。马占山先后扩建和新编的部队有:以卫队团为
基础扩建的步兵第 1 旅,以原步兵第 3 旅第 2 团为基础扩建的步兵第 3 旅,
以原炮兵团范崇谷部补充的步兵旅,补充骑兵第 1 旅,以原骑兵第 1 旅第 2
团为基础扩建的骑兵第 4 旅,新编骑兵第 2 旅,新编骑兵第 3 旅,新编独立旅才洪献部,新编独立旅张品三部。此外,还有布西甘南义勇军,克山克东
义勇军,德都义勇军,兰西望奎义勇军,绥化庆城义勇军,汤原通河义勇军, 嫩江讷河义勇军,巴彦义勇军,绥宾义勇军,龙门义勇军,铁力义勇军,等等。①
4 月间,马占山与李杜、丁超取得联系,商定了共同收复哈尔滨的作战计划,确定李杜所部负责肃清哈(尔滨)绥(化)路段的日军。马占山一部进攻哈尔滨,骑兵第 1 旅吴松林部协助李海育部截断南满铁路并向长春进攻。还计划派兵进攻龙江。黑吉两省义勇军的联合行动,以及李海青部的配合行动,使日伪极为恐慌。4 月 18、19 两日,从日本调来的第 10 师到达哈尔滨。该师除留一部分兵力担任警备哈市任务外,以其主力集中攻击吉林自卫军的中心区——依兰。5 月 16 日,日军先头部队攻入依兰,由于吉林自卫军退往梨树镇和富锦、同江一带,因而,黑吉两省义勇军联合攻哈计划未能实现。马占山率部向上集、庆城、巴彦等地移动,占领大青山一带作为长期的抗日根据地,以图对敌作战。日军第 14 师得知马占山部在庆城一带活动的
消息后,于 6 月 30 日下令所属部队前往围歼。本庄繁也亲到绥化指挥作战。马占山率部在庆城一带,与优势之敌周旋。7 月 28 日,马率所部在十七井子地方与敌骑兵遭遇,战至夜晚,伤亡百人,敌弃尸 40 余具退走。少将参谋韩
家麟等 20 余人被冲散,翌日晨,又被日军发觉包围,全部杀害。日军在尸体中见有一蓄短须身带马占山名章者,便认为马占山被击毙。这时,马率部进至海伦东山的罗圈甸子时,又遭数千敌兵阻击并陷入重围。经各部奋力突围, 伤亡惨重。马占山等一行 100 余人脱险后,进入山林,继续北行。9 月 9 日, 到达龙门县城。马占山再整旗鼓,率众向讷河前进,周势孤力单,不能扭转大局,便带领五六百人经甘南,往海拉尔投奔苏炳文;其余大部分人则绕道内蒙退入关内。
马占山所部溃败之后,活跃在黑龙江省的义勇军,还有李海青、邓文和朴炳珊等部。在呼伦贝尔的苏炳文,也正积极准备举起抗日旗帜。
苏炳文的实力仅有自己亲自带领的步兵第 2 旅、张殿九步兵第 1 旅的 1
个团,并联合朴炳珊旅和张竞渡、李振华(徐宝珍团旧部),约计 1.2 万余人。
1932 年 10 月 1 日,苏炳文率部宣布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推举苏炳文为总司令,张殿九为副总司令,谢可为参谋长。主要活动于海拉尔、扎兰屯、呼兰等地,多次同日伪军作战,从而使黑龙江省的抗日武装斗争又出现了高涨的形势。
苏炳文举起抗日义旗,引起了敌人的重视,日军第 14 师首先组成了中山
支队,于 10 月 3 日拂晓由龙江以北渡过嫩江,向位于富拉尔基的民众救国军
进攻。苏炳文部 1.6 万余人沿雅绿河上游向碾子山、朱家岗、腰库勒等处推
进,包围富拉尔基,在朱家岗、腰库勒与敌中山支队 2000 余名激战亘日,敌
死伤甚重,向磨姑溪退却。①11 月间,各路抗日部队定于 12 月初分兵 6 路对敌作战,因计划暴露,日军首先发起攻击,对抗日部队进行各个击破。敌人不断增兵,并有飞机、火炮配合,多路向民众救国军发起猛攻。救国军依托3 道防线节节抵抗,双方都有较大伤亡。11 月 28 日,救国军刚进入碾子山第
3 道防线,日军步、骑兵即猛扑而来。日军平贺旅于 12 月 1 日,占领碾子山。
① 《东北抗日义勇军史》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 720~721 页。
① 国民党政府参谋本部:《九一八以来东北情报》“东北情况周报表”第 4 号,1932 年 11 月 11 日。
2 日,进入札兰屯。3 日,服部支队从札兰屯出发,向兴安岭快速追击救国军。
民众救国军在前方的部队被隔断,海拉尔只有步兵第 9 团、卫队营和学生连,
共 2000 余人,已不能阻止敌人大举进攻,遂破坏了博克图以南的铁桥和博克图山涧隧道及盘山路轨,以阻止敌人追赶。
12 月 4 日,苏炳文、马占山等率 4000 余人退入苏联,其在前方的部队, 由张玉挺、邰斌山等率领,穿越兴安岭经内蒙古草原进入热河。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为保卫民族独立而战的民众抗日武装。它发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据日伪官方报告记载, 自“九·一八”事变到 1933 年 2 月,日伪军战死人数为 6541 名,平均每月
“讨伐”抗日力量出动 1500 次,阵亡官兵 73 人,日军尸体从中国东北经神
户运回日本,每月平均 50 具。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失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其主要原因是,在强敌进攻的复杂环境下,缺乏坚强的政治领导,没有统一的军事指挥,未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东北抗日义勇军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但它所建树的历史功绩和造成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的推动和领导下,一个新的斗争高潮很快又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