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殖民帝国的兴衰

  1. 西方殖民帝国兴起的世界背景:第一个实行殖民主义的帝国就是首抵新大陆与开辟新航路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过去并不是依靠海上贸易的重要国家,但为什么会转向海洋去探索新航路呢?这就要我们从当时的形势去考察。

在 15 世纪末,在欧亚大陆的国家中,大而具有影响的有中国、印度、波

斯、奥斯曼。中国当时正是明朝,它在 15 世纪初,就派郑和七次率领庞大舰队到东南亚,进印度洋,踏上非洲大陆的东岸,但是其目的在于“宣扬威德”, 收集“奇珍异宝”,满足心理需求与生活享受,尽管舰队之大,人数之多, 技术之精都是历来罕见,但劳民伤财无法持续。令人惊奇的是曾有过如此海上力量的大国,在百年之后,即 16 世纪初,嘉靖年间却受倭寇之侵扰,只好实行“海禁”关门过日子。

在印度,15 世纪末与 16 世纪初,正是德里苏丹垮台,莫卧儿王朝开始之时。莫卧儿王朝是来自中亚的蒙古-突厥族后裔,属草原民族,只控制印度北部,与印度原有的村社制度相结合,是农业经济,无意于海上贸易。波斯萨非王朝虽 16 世纪初刚建立,则夹在东面中亚诸国与西面新兴的奥斯曼帝国之间,难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奥斯曼帝国,它崛起于 15 世纪中叶,继承了拜占庭的遗产,正在向巴尔干与西亚、北非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又控制着东、西方贸易的咽喉。虽然它具有这种优势的条件与地理区位,但是, 也正是这种海陆条件使它受到牵制,特别是陆上的欧、亚、非的对立力量的存在与发展消耗了它的力量,阻碍其发展。在海上,它更无法冲出地中海或红海进入大西洋与印度。

  1. **西班牙起落的地缘政治条件:**西班牙与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 介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正把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逐出半岛,而东、西方贸易由于奥斯曼人控制和垄断,急需开辟新航路以谋求新出路。原来在地中海掌握贸易的是威尼斯和热那亚,由于奥斯曼兴起与其矛盾甚大,双方发生冲突。这既影响威尼斯和热那亚的经济收入,又大大消耗其国力,从此一蹶不振。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奥斯曼向西发展,也使威尼斯和热那亚无力去开辟新航路,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获得天赐良机,而且接受了大批来自这两地的航海人员。加上,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领导人的重视,积极参与和组织,结果发现了新的航路与新大陆。

西班牙和葡萄牙当时分割了东、西方的世界,一个从拉美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一个运来整船整船的东方香料,大发横财,其时,发生的另一重要政治事件,促使西班牙成为第一个殖民大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与世界。这就是继任西班牙国王的查理一世,他不但占有西班牙、奥地利、尼德兰、那不勒斯、拉美,而且当上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其领土之大在欧洲少有。这种政治形势,加上在贸易及对殖民地掠夺带来的经济实力,使其成为当时唯一的“超级大国”。

但是,从经济条件看,西班牙手工业相当落后,还是农业为主,掠夺的财富并未给其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反而使其衰落。在欧洲领土虽大,但未联成一片,特别是继承了这些领土的同时,也把其领土当时的地缘政治矛盾继承了过来,使其长期陷入矛盾之中。

首先,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发展,查理一世在巴尔干与东欧地区与奥斯曼的冲突,在北非与奥斯曼向西扩展中的陆、海势力的对抗。其次,是在意大利与法国发生的争夺,而这两种势力,尽管存在伊斯兰教与基督教间固有的矛盾,可是在反对西班牙上却结成了联盟,使西班牙深感头疼。第三,西班牙是个天主教国家,它驱赶伊斯兰教出伊比利亚,并把宗教带向拉丁美洲, 自认为是天主教的“卫道者”。在查理皇帝时期的神圣罗马帝国恰恰又出现了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皇帝出兵镇压以失败告终,承认了宗教改革中出现的新教,容让其存在。但是尼德兰北部出现的新教却得不到西班牙国王查理的容忍,镇压带来了战争,激起了独立运动。第四,尼德兰与西班牙并不相联,中间隔着法国和英国,英、法遂利用其矛盾来削弱西班牙。英、法一方面支持荷兰的独立,另一方面阻挠西班牙的镇压活动。这就迫使西班牙与英国决战,结果西班牙“无敌舰队”于 1588 年彻底失败。为此,西班牙失去了荷兰,也失去了第一代殖民大国的垄断地位。

  1. **地理条件对荷兰发展的制约:**荷兰在反对西班牙的统治与宗教迫害中崛起,并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荷兰与西班牙相比,荷兰的国土面积比西班牙的本土还小,更不用说与它的殖民地相比,荷兰虽然面积小,其在地理上的优势在于内部河网交错有利于交通,也有利于防守。在外,其濒临北海, 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特别是大群的鲱鱼是其出口重要物产资源。海上捕捞作业训练出了大批优秀的水手、航海人才,为远洋航运、商贸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另外,荷兰手工业发达,造船技术水平高,加上位于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整个欧洲沿海航运的中心及商业发达的莱茵河口,所以很自然地成为欧洲的航运、商贸、金融、制造等业的枢纽。荷兰位于欧洲的先进地区,海外的发展刺激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国内制造业发展又为海外贸易提供了货物与

刺激,其相互间成正反馈。

在海外,其船队不仅数量在欧洲占绝对优越,而且造船技术好、船体大、速度快,并且装备的火炮性能优良。在国家管理上,成立的是联邦国家,实行半共和半专制的体制,生气勃勃,对海外殖民地由赋予特权的公司处理。强大的船队、优良的火炮、高质量的商品、效率高的组织,不仅取代了西班牙与葡萄牙海上贸易的垄断,而且取代了葡萄牙在东方殖民活动中的垄断地位。

但是,形势的发展会使某些地理条件的作用发生变化。荷兰的情况正是如此。西班牙、葡萄牙虽趋衰落,无法与荷兰竞争,可是与荷兰邻近的英、法却随着其国内经济发展,海外船队数量增加,地位逐渐提高,而荷兰的地位不断下降。彼此地位的升降与转换,地理条件起着重要作用。面积上,荷兰比英、法都小,其经济虽发达,人口密度高,但总人口则比英、法少得多。在区位上,法国在其南,相互邻近,与英国隔着不宽的海峡。这种旁有英、法,三者各种关系的发展,对荷兰均产生不利影响,终于导致荷兰的海外事业的衰落。

首先,法国的发展,在陆上对荷兰的威胁越来越大。在荷法战争中,荷兰被迫扩充自己的陆军。法国面积大,人口在 18 世纪中叶有 2 150 万,是荷

兰的 11 倍。与法国的战争,对荷兰不仅是财力上的,也是人力上的沉重负担, 过多人力投入军队,也就影响国家的制造业的生产与经济收入。而经济实力下降、国家收入减少反过来又影响军力的扩充与增强。

其次,面临这种种困难,荷兰则设法与英国结盟。因为英国在宗教上属新教,与荷兰一致。英国“光荣革命”时,英皇威廉来自荷兰,与荷兰有姻亲关系。加上,法国亦是英国竞争对手,英国有意利用荷兰来削弱法国,故愿与荷兰结盟。在英荷结盟中,英国是具有海上优势的,利用海军压制法国, 封锁其沿海,断绝海上贸易与联系。陆上仍然靠荷兰自身对抗。海上封锁法国实际也将法荷之间大量贸易排除。荷兰大力增强陆军,海上力量也就削弱。结果,荷兰仍然感到力不从心,负担太重。

第三,英荷之间亦有海上贸易与对殖民地控制的竞争,并发生冲突与战争。当英荷战争时,荷兰要避免英国对其海上贸易的干扰,不得不小心翼翼以免在英吉利海峡碰上英舰,或者从北海绕过苏格兰。即使如此,亦难保证其安全。加上西风影响,英国居上风,舰只行驶方便。荷兰海岸浅,不利于大的船舰活动。总之,在英荷战争上,不论海上贸易还是舰只活动荷兰都处于不利地位。荷兰这种海上区位劣势,即使与法国结盟亦难有根本变化。

夹在英法两国之间的荷兰,尽管具有其他方面优势,但在长期与英、法矛盾、战争状态下,一步步衰落下去。就拿英、荷两国主力舰的比看,1689 年分别为 100 与 66,1739 年为 124 与 49,1779 年为 90 与 20。结果,荷兰则在国土小、人口少及区位条件不利等因素影响下退出霸主宝座。不过,其发达的经济在欧洲仍有重要地位。

  1. **英、法的地缘政治条件的比较:**法国不像荷兰,它是个国土面积大, 而且人口众多,在 18 世纪的前半期,是英国两倍,是西欧的第一人口大国;

在 18 世纪的后期,其人口是英国的 1.75 倍,居欧洲第二位,仅次于俄国。但是,其地理区位上,南面有西班牙,东面是哈布斯堡帝国和勃兰登堡—— 普鲁士,北面有西班牙的尼德兰。当西班牙衰落,哈布斯堡帝国受奥斯曼帝国牵制时,法国则不受近邻威胁,可以加强内部建树,加速海上发展,但哈

布斯堡帝国所受的奥斯曼的压力减弱时,又可西顾,于是法国要想在欧洲扩展,就遇到强大的阻力。

法国与荷兰有点类似,既是陆地国家又是海洋国家。在军事战略上,发展海军总受陆军形势牵制,始终是左右摇摆。另外,在地理条件上,法国的沿海地区一部分面向地中海,一部分面向大西洋。海军不得不一分为二。虽然两地舰队可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相互调动,但终归不便,难以集中对敌。可是,在海军上面对的最强大的敌手是英国。与法国相比,英国情况却不一样,它是个岛国,在军事上始终以海军为主,没有陆军海军孰轻孰重的局面。另外,英国海军力量,只是一面与大陆国家的海军争雄,而且可以方便灵活地集中其力量对敌手进行决战。

在海外殖民地情况上更显得法国海上力量的薄弱。法国殖民地分散在加勒比海、北美、印度沿海,它们无论是与宗主国的联系,还是保卫自身都需要海军。每当与英国作战时,英国就以优势海军封锁法国海岸,使法国与其殖民地的联系中断。在得不到本土的支持下只能各自靠自己力量作战。英国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调动海军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正是以上情况,受地缘政治条件的限制,法国与英国海上争霸则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输给英国。其海外的殖民地,如北美的加拿大的丧失,当法国在印度与英国的争雄时也完全失败。不过,法国仍然是个欧洲大国,其潜力是相当大的,在拿破仑得势之时,横行欧洲,不可一世。所以,尽管法国海上争霸失败和欧洲大陆霸主衰败,它仍是有实力的海陆大国,不像西班牙一蹶不振,荷兰失败后也再难居大国之列,而法国仍然是英国的对手,大陆各列强逐鹿的一员。

从英国来说,利用自己的岛国地理条件,与欧洲大陆相,距较近的区位, 以海军为主,既可以阻止欧洲大陆任何国家对其进攻,又可以巩固自己的海上的优势,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地。对欧洲大陆则采取不过多陷入,利用其相互间矛盾,通过参与、支持等方式来牵制、削弱对手维持自己地位。正是上述的地缘条件使英国能在荷兰取代西班牙之后,取代了荷兰,通过与法国竞争,最后战胜法国,并一度登上海上霸主地位。特别是由于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业生产大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工业上具有垄断地位,才使其海上霸主地位维持时间比西班牙和荷兰都长。

但是,工业技术的扩散,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一个海上霸主取代另一个海上霸主的格局。在欧洲出现了群雄并起, 互争雄长的新局面。在非洲的瓜分与亚洲殖民地的争夺上充分反映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