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三世界的兴起

从上述可见,在亚洲和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广大地区和人民摆脱殖民地地位,很快世界上出现了约 60 个国家,略超过联合国刚成立时的会员国的总数。

亚、非两洲新独立的国家加上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统称为第三世界。按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来看,美国和苏联两个国家是世界最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大国,他们推行霸权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争夺,是第一世界。那些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建立盟国关系的发达国家,称为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就是第一、二世界之外,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独立时间较早,但其在世界上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与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的历史类似,所以与亚、非发展中国家同属第三世界。

代表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的标志的是亚非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1. **亚非会议的召开:**亚非会议于 1955 年 4 月 28 日在印尼的万隆召开,

又称为万隆会议。参加会议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共 29 个,亚洲有 23 个,非

洲有 6 个。当时,恰好是二战结束后已十年,虽然世界的经济情况不但恢复到战前水平,而且还有新的发展,可是,政治形势却正是两个阵营形成,彼此对立,在欧洲是冷战加剧;在亚洲却是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此起彼伏。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从东南亚开始,经南亚、向西亚、北非传开,正在影响着整个非洲。作为殖民地的宗主国,一方面,不愿意放弃其特权与经济利益,不仅采用各种政治的拖延战术,而且有的还使用武力进行镇压,以求维持其既得利益。另一方面,在美、苏争霸的形势下,新、老殖民主义者则设法组织对苏联集团的包围圈,把独立的国家和未独立的地区纳入自己战略体系。

从殖民地独立的国家在国内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如何共同对待这种严峻的国际形势。在此情况下,1954 年经印尼政府倡议,印尼、缅甸、锡兰、印度、巴基斯坦五国讨论,决定联合发起召开亚非会议。会议经过广泛讨论、深入协商取得很大成效。最后发表的公报充分反映了参加国家

和地区的代表及广大亚非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公报谴责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主义制度,“宣布殖民主义在其一切表现中是一种应当迅速予以根除的祸害”;强调“促进亚非区域的经济发展的迫切性”,还提出了“十项原则”。我国以周总理为首的代表团参加会议。会上我国代表认为,尽管亚非国家间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即“求同存异”。另外,公报提到的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十项原则”也是我国在处理与印度和缅甸关系中所提的“五项原则”的发展和延伸。这是被压迫的殖民地人民在独立后召开的一次会议,在国际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次会议对其后的殖民地的解放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例如,非洲参加的五个代表团中的黄金海岸(即加纳)代表团是代表当时还未取得完全独立的黄金海岸。会后不久,加纳终于在 1960 年取得独立。在非洲英属的殖民地中, 为其解放和独立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

亚非会议,由于后来苏联的插手,使内部出现了分歧,所以只召开了一次,没能继续下去。但会议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大批从殖民地获得独立的国家出现,就为一个新的第三世界国际组织不结盟国家会议创造了条件。

  1.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不结盟运动的产生与南斯拉夫的领导人铁托有密切关系。铁托在

    1947 年对成立情报局就持反对意见,但勉强参加后

又由于 1948 年与苏的分歧而被开除出情报局。这一进一出使南斯拉夫不能不在东、西方之间找一条自己所能走的道路。尽管在赫鲁晓夫上台,苏、南关系有了改善以后,南斯拉夫仍然坚持不参加集团。亚非会议召开及其作用, 特别是在两大集团问题上不偏不倚的,实际不结盟的政策受到铁托赞赏,并从中得到启发。1956 年 7 月,他与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在南的会晤所发表的《联合公报》中,除确认和平共处,民族独立外,还提出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即“不依附于集团”的原则。1960 年上述三人又与加纳的恩克鲁玛、印尼的苏加诺会晤,讨论发起不结盟运动,他们一起成为该运动的发起人与领导核心。

在 1961 年 6 月,筹备会议上,确定参加不结盟会议的五项标准:(1) 它的政策应当是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政策基础上的独立政策;(2)它应当支持民族解放事业;(3)它不应当是任何会使它卷入大国冲突的集体军事联盟的成员国;(4)它不应当是同某个大国缔结双边联盟的参加国;(5)它的国家领土上不应当有它同意下建立的外国军事基地。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于 1961 年9 月 1 日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召开,有 25 个国家出席,其中有 15 个国家曾参加亚非会议。通过的《会议宣言》称支持为自己的独立和平等而进行斗争的各国人民,废除殖民主义, 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强调和平共处。不结盟运动设立四个机构: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协调局和协调委员会。其参加成员分三个等级:正式成员、观察员和来宾。吸收成员和观察员需经外长会议同意,首脑会议批准,来宾由东道国自行邀请。观察员可参加各级别、各种层次会议,但无发言权与表决权。

不结盟运动 1961 年第一次会议有 25 国参加,到 1992 年的第十次会议,

经历了 32 年,参加会议的成员国达到 108 个,连同观察员国 10 个,达到了

118 个,等于联合国的会员国的 2/3,成为联合国以外的最大的一个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随着形势的发展,会员国的增加,在国际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政治上从和平中立到反帝反殖,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不结盟运动开始之时,正是非洲殖民地独立运动向南发展方兴未艾之时,所以主要的矛头对着英、葡、比、法等老帝国主义。随着老帝国主义退出殖民地之机,新殖民主义代表的美国就插手进来,培植自己势力,实行各种控制, 不是设法阻挠独立运动,就是通过一切手段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另外,苏联也在通过支援殖民地的独立和解放来建立自己据点。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侵略越南,苏联出兵捷克,以及双方插足中东的阿、以冲突和爆发的“六·五战争”与“十月战争”,双方在安哥拉、非洲之角和阿富汗的争夺,加剧了地区矛盾,危及那里的安全和发展。这就使不结盟运动不得不在 70 年代把反对“大国集团之间的争夺”、“霸权势力”列为重要内容。这对维护不结盟的地位和原则,维持地区安全,反对战争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亦是联合国的会员国,特别是在联合国大会上有关国际重大问题的投票上,不结盟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问题,从 1960 年起,美国以其作为“重要问题”需要 2/3 多数才能通过。在 1971 年 10 月 25 日的投票中,正是在不结盟国家支持下,以压倒多数

通过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另一个例子就是 77 国集团的建立。

1963 年,第十八届联大讨论了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问题。会上 75 个发展中

国家提出《联合宣言》。联大根据这些国家的要求,决定于 1964 年 3 月至 6

月召开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会上原 75 个国家又发展成 77 国, 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因此形成《七十七国集团》。该集团在每四年一次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举行之前,都要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立场,为贸发会议进行准备。该集团的作用实际已超出联合国的贸发会议。虽然该集团的成员国在不断增加,但《七十七国集团》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

正是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讲坛上发挥道义上的重要作用, 使超级大国在其为所欲为的行动上有所顾及。

第三,越来越重视经济领域的斗争。不结盟运动原是一个政治运动,其最初目的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维护已取得的独立。但随着运动的向前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结盟国家开始认识到,政治上的独立离不开经济上的独立, 因此,在注意政治问题的同时,亦把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从 1970 年第三次首脑会议开始,经济就成为重要问题,在《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了政治部分。把“争取实现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独立” 作为基本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的策略有两个方面。

一是外在环境方面,即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在 1973 年第四次首脑会议上,肯定了七十七国集团提出的这一口号。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是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的供应地,同时又是投资场所,倾销商品的市场。在不合理的国际贸易价格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在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发达国家为转嫁危机,拼命压低原料价格,使发展中国家受到更大损失, 处于严重不利地位,因此,迫切要求建立“新型的国际经济关系”,“新的更加平等的国际劳动分工”,“新的国际货币关系”。

二是推动自力更生和“南南合作”。在 1976 年第五次首脑会议上讨论了

集体自力更生的思想,并号召把发展中国家双边的、区域的经济合作扩展到整个第三世界范围。1982 年在新德里还专门召开了“南南会议”。因为发展中国家不但经济落后,而且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要发展经济,除依靠自身的力量以外,还要依靠相互间的合作。这也可似说是发展经济的内在条件。不结盟运动是在两大对立集团的激烈竞争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在苏联集

团瓦解以后,当年不结盟赖以存在的环境条件已不存在,因而,西方一些舆论认为,“不结盟运动失去了动力”,“失去了方向”。但是,1992 年于印尼的雅加达召开了第十次首脑会议。这是冷战结束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参加该会的成员国由第九次的 101 个增至 108 个,另有观察员国 10 个。我国作为观察员国参加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所以能存在,是因为苏联集团虽已消失, 但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与鸿沟仍然存在。因此,这方面的矛盾与鸿沟在政治与经济问题上反映仍然十分突出。这仍然是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正如苏哈托所说,南、北矛盾仍然是我们时代尚未解决的“中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