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荷兰的兴衰

荷兰在地理上属于“尼德兰”。“尼德兰”意为“低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莱茵河、马斯河和斯海尔德河下游,特别是在中世纪,由意大利北部翻越阿尔卑斯顺莱茵河而下,及由法国的罗讷河北上,经香槟大道往北是尼德兰,所以它长期以来就是南北贸易大道的北端。中世纪开始, 这里的沼泽地得到开发,风车的应用,筑堤工程的开展,使该地成为欧洲农业最发达地区,也成为农业经济作物最集中地区。另外,其海岸位于欧洲从葡萄牙大西洋沿岸往东北,转向波罗的海,往北经北海到挪威沿海,又与英国隔狭窄的海峡相望的,面向大西洋的海洋交通的十字路口。因此,该地是背靠南北商道,面对海上十字路口,农业、手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很自然成为商业贸易交通枢纽,经济发达地区。

中世纪时,该地是许多独立封建领主的领地。在 13、14 世纪时为勃艮第大公占领。1477 年归属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516 年又为哈布斯堡西班牙的西属尼德兰。在庞大的西班牙帝国内,相比之下,尼德兰面积很小,但当地工商业十分繁荣,多数居民都居住在大大小小城市里,那里是欧洲当时城市数量最多又最集中的地方。在税收上,占西班牙包括拉丁美洲殖民地及欧洲所占之地在内全国的一半,所以查理五世称尼德兰是其“王冠上的一粒珍珠”。尼德兰问题及荷兰的独立原因有二。一是查理五世在多年频繁的对外战

争中,不仅耗竭了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金银,而且弄得国库空虚,为筹措费用,就在尼德兰地区实行重税,结果使商业衰落、经济萧条,引起当地人民不满。其次,在欧洲中部,宗教革命发生地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以卫道者身份进行镇压活动,但是其在与信仰新教的诸侯战争中失败,于 1955 年,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承认圣罗马帝国内新、旧两教信仰自由, 同权平等原则,按“教随国定”,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决定本人及其居民宗教信仰的权力。可是,并不按此原则处理尼德兰地区内信仰新教问题,反而采取严厉镇压措施,甚至用杀头,活埋酷刑对待新教徒。在经济与宗教高压政策下,忍无可忍的群众遂于 1566 年爆发反对旧教、反对西班牙的群众起义。

虽然西班牙实行血腥镇压,但不能扭转局势,尼德兰的北方七省遂于1573 年宣布独立。在经过 20 多年曲折斗争,特别是西班牙在无敌舰队于 1588 年彻底败于英国后,海上力量元气大伤,在内无财力支持、外无海军支持下, 战场上屡被挫败,不得不于 1609 年缔结 12 年休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

西班牙的失败给荷兰在世界争夺殖民地、垄断东西方贸易提供了机遇。荷兰的优势首先表现在贸易上。那时荷兰已成欧洲的贸易中心。比斯开湾来的鲱鱼和盐,英国和弗兰德斯(即比利时北部)来的布匹,地中海地区来的酒,瑞典来的铜和铁,波罗的海地区来的谷物、亚麻、大麻、木材以及荷兰提供的烟熏鱼和腌制鱼、纺织品和各种手工业工场提供的多种商品。这些商品都在这里进行交易,既有现货又有期货。即使东方与美洲的商品也是通过葡萄牙与西班牙转运到这里来销售,所以,某种程度上,这里成了国际性的贸易中心。

其次,该地也是欧洲的金融中心。由于大批商人在这里进行交易,当然集中了大量的资金。为了便利资金的流动,有利于商业活动,荷兰于 1609 年创办了阿姆斯特丹国家银行,它是欧洲第一个资本主义类型的国家银行, 经营存、贷、汇及各种票据交易。到 18 世纪,荷兰的金融地位仍十分强大, 它仍是英国的债权国,曾一度掌握了英格兰银行和英属东印度公司股票1/3,英国国债的 40%。一度掌握了英格兰银行和英属东印度公司股票

第三,荷兰拥有世界上的最庞大的船队。那时,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荷兰的造船厂已充分使用机械,造船速度相当快,几乎一天可以造一条船。早在 1600 年,荷兰就拥有 1 万只船。按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数的3/4。世界各地的贸易货运大多由荷兰承担,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正是这三点优势使荷兰取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 16 世纪以来所形成的

殖民帝国的地位。由于葡萄牙于 1580 年被西班牙所吞并,使葡萄牙在东方的

势力大为削弱。为了抢夺葡萄牙在东方的殖民地与贸易,荷兰于 1602 年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该公司除从荷兰政府那里获得在东方贸易垄断权外,还享有开战、讲和、建立殖民地和铸币等特权。虽然英国组织的英属东印度公司成立比它早二年,但前者资本为后者的十几倍,使后者无法与前者争雄。

荷兰人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马六甲、锡兰等地赶走,在巴达维亚

(现雅加达)建立大本营。另外,还占领了好望角、毛里求斯、台湾,并在印度等地建立据点。其印度洋上航线是从好望角开始,经毛里求斯到印度转马六甲,再延伸就进入南中国海达到中国与日本。另一条则是由好望角直航巴达维亚。从好望角装好食物与必需品,沿南纬 40 度以北借顺风东驶而达巴

达维亚。这是一条捷径,而且从垄断香料群岛贸易及兼顾印度洋与太平洋西岸贸易来说,该区位要比印度优越。荷兰人取代葡萄牙人的贸易垄断地位, 还在东印度群岛一些地方开辟种植园,种植咖啡等作物,后来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

在非洲的西海岸,荷兰于 1595 年冲破葡海军封锁进入黄金海岸。后来, 又利用军事力量打败葡军,强占其由塞内加尔到安哥拉一带的葡萄牙贩奴商站。在美洲,荷兰占有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在纽约的曼哈顿岛,1664 年被英国人占据改名纽约),西印度洋上的库拉索岛和巴西东北部的圭亚那及伯南布哥(伯南布哥后被葡收回)。由于葡失去西非贩奴商站影响巴西的种植园。荷兰组织的西印度公司的作用虽不如东印度公司,但在左右向美洲的贩奴活动、发展种植园和向欧洲运送蔗糖等方面却起着重要作用。

荷兰的这种在经济、贸易和商船方面的发展,受到英、法的挑战。英、法两国为了与荷兰竞争,都在国家支持下发展自己的船队。另外,在航运上通过歧视性法律,来照顾自己船队。如英国与其殖民地间商品运送规定要用英国船只,以降低荷兰船只在航运上的份额。

由于这种竞争及其他原因,荷兰于 17 世纪后半期先后与英、法之间进行一系列劳民伤财的战争。在战争中,英、法利用荷兰船队回国必须经过英吉利海峡的机会掠夺其船上财物,并把船只作为战利品没收,使荷兰遭受巨大损失。上述原因导致荷兰的经济地位、军事势力的下降,失去其取代西班牙的而在贸易与殖民方面所获得的垄断地位。

荷兰的衰落与西班牙情况有所不同。西班牙的垄断地位建立在政治上, 国内缺乏经济基础,一旦政治上的地位垮了,就一落千丈。荷兰在经济方面有较深厚基础,虽然失去其贸易与殖民上垄断地位,但仍有相当经济实力, 而并不是“一蹶不振”。其以后的继续衰落则只是过于注意商业而忽视工业, 加上其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遂逐渐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