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德拉捷夫的经济长周期理论

经济发展的周期现象早已引起许多经济学家的注意,但是所研究的周期的时间尺度多集中在中、短期,注意长周期的比较少。康德拉捷夫的周期长约半个世纪,故称为长周期理论。

康德拉捷夫是苏联经济学家,于 1925 年发表《经济生活中的长波》论文。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包括三个长波。每个波段持续约 50 年到 60 年。

后经他人补充修正,从 1780 年到今天共为四个波段或四个周期。每个波段或周期又分为 A 和 B 两个阶段。其各波长与持续时间及阶段划分如下:

第 1 周期:1770/90 年—A1 阶段—1810/17 年—B1 阶段—1844/51 年第 2 周期:1844/51 年—A2 阶段—1870/75 年—B2 阶段—1890/96 年第 3 周期:1890/96 年—A3 阶段—1914/20 年—B3 阶段—1940/45 年第 4 周期:1940/45 年—A4 阶段—1967/73 年—B4 阶段—

这些周期在时间秩序方面由许多国家的工农业生产的广泛经济情况所确定。根据其阶段的划分,我们现在是属于第 4 周期的 B 阶段。

对这种周期与阶段划分在学术界中大体认识较一致,但是其原因则较为分歧。康德拉捷夫本人坚持认为,长波的存在,“不论怎样,是可能的”, 但没有提供系统的理论,只不过略述了物价水平、利息率、工资、对外贸易、生产以及消费等有关因素的数据。支持此学说的人认为,此周期与技术变革有关,A 阶段与采用技术革新的主要时间有明显的联系。例如,A1 是棉纺机械与蒸汽机的应用时间,A2 是炼钢及铁路技术应用时间,A3 则是汽船与电力广泛运用之际,A4 则与石油化工与汽车工业大发展时代(其后期又出现宇航与电子工业)。在每个 A 阶段新技术采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其后就接着一个停滞时期。为什么生产的发展表现这阶段的阶梯方式及技术革新采用集中出现,这可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的结果,是由其历史系统内在机制所产生的。物质基础组织中的矛盾不可能出现线性的累积增长,中间出现停滞阶段则是必然的。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市场经济,彼此追逐利润的企业单位是各自以其自身利益进行决策,缺乏中心的控制与宏观调控的。所有企业单位都是按短期当前利益作决策。在 A 阶段时,各投资者应用新的技术的企业获利,出现经济发展的好时期。为获得盲目大量投资必然导致生产过剩,经济的停滞,A 阶段的结束。在 B 阶段,企业获利情况不佳,因而投资裹足不前,生产下降,出现经济衰退,甚至出现经济大萧条。这正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所形成的经济上升与停滞的循环交替。A 阶段由于投资过分集中于某新技术部门产生许多矛盾,这就需要在 B 阶段进行调整,重新组合,为新的生产扩张和应用新的技术创造条件,这也就是康德拉捷夫的变化、演替的原因。

上面谈的康德拉捷夫波是工业化在英国开始后的资本主义经济情况,那

么在此以前,世界,特别是欧洲的经济情况如何呢?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康德拉捷夫波的现象呢?由于资料的缺乏,还无确切的与比较公认的结果。不过也有些学者,例如,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就认为存在这种波。这种波时间很长,达 300 年,也分 A 与 B 两阶段,称为逻辑斯蒂波(‘Logistic’

wave),其持续时间如下:

1050—A1—1250—B1—1450

1450—A2—1600—B2—1750

第一个逻辑斯蒂波表示,欧洲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兴衰及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沃勒斯坦因(Immanuel Wallerstein)对该波作了解说。在第一个逻辑斯蒂波中,其 B 阶段反映整个欧洲农业的收缩,这就是所说的封建主义的危机。其最终的解是转向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就是逐渐出现的欧洲对美洲的剥削和掠夺,新贸易格局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结果就出现一种新的系统,即以农业资本主义为基础的欧洲人的世界经济。该系统本身构成第二个逻辑斯蒂波中 16 世纪的扩展,成为 A2 阶段,其后就是 17 世纪的停滞的危机,即 B2 阶段。B2 与 B1 不同,B2 是停滞,B1 是下降。在停滞中,是物质生产基地重新组合,某些集团与地区获利,而其他集团与地区则受损。这点与康德拉捷夫 B 阶段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