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里迷

辽阳行省界内的古亚语族(Palaeo-Asiatic Group)居民有吉里迷人。吉里迷之名始见于金。上引《金史·地理志》已明言他们当时居住在金朝版图极东北的奴儿干附近。元代史料除了黑龙江下游沿岸直到奴儿干地区的吉里迷人之外,还提到了骨嵬岛上的■因吉里迷①。自金元迄于近现代,吉里迷人的分布地域似未发生重大变动。他们在清代志书中被称为济勒弥:“其在混同江口西至黑勒尔,则济勒弥部居之”②。在描写东西伯利亚的同时代的沙俄或其他国家的探险家著述之中,他们被称为基里亚克(Gi lyak)人。

② 《唐会要》卷九六“靺鞨,亦谓之屈说”。按《唐韵》,说一音弋雪切,与悦通。窟说、苦夷、库页音近,应是通古斯语族各部的读法;而骨嵬、苦兀恐怕反映了蒙古语民族对这个名称的发音。

③ 《奴儿干永宁寺碑》,《满洲金石志》卷六;《大明一统志》引《开原新志》。

① 见《大英百科全书》“萨哈林”条。

② 《经世大典序录·招捕》。“黄窝儿”一译“广窟鲁”,是一种“头置枒杈,木根如 鹿角状,两舷荡桨, 疾行江中”的“五板船”。见《辽东志》卷九《外志》。关于 征骨嵬事,见《元史》卷五、六、八、十三、十四《世祖纪》及《经世大典序录·招 捕》记载。

① 《经世大典序录·招捕》。

② 《吉林通志》卷一五。按黑勒尔河,在今苏联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博格罗勃斯 戈耶附近。这个地区,康熙

《皇舆全览图》一排二号作 Keler Bira;乾隆 《内府舆图》(即“十三排图”)六排东二作和勒尔比拉。

现代苏联学者又称之尼夫赫(Nivkh)人,这个词在其本族语言中原意为“人们”。

《元史·兵志》载,中统四年十一月,“女直·水达达及乞列宾(即吉里迷)地合签镇守军,命亦里不花签三千人,付塔匣来领之”。塔匣来即次年征骨嵬之征东招讨使塔匣剌。据此知管辖吉里迷地之征东招讨司应置于中统四年,后设置于奴儿干之地。行政管辖上,其地隶于水达达路。元代重犯流放到该地。

元代文献有关吉里迷人生活和社会状况的记载,很不详细。据明《寰宇通志》卷一一六引明东北地志《开原新志》佚文:“乞列迷有四种,曰曩家儿、富里朞、兀剌、纳衣。性柔刻贪狡。居草舍,捕鱼为食。不梳刷。以溺盥洗。父子不亲,夫妇无别。无知揖拜,不识五谷六畜,惟狗至多。乘则牵拽把犁,食则烹供口食。婚嫁娶其姊,则妹以下皆随为妾。死者夸腹焚之, 以灰骨夹于木末植之。”同书又记载骨嵬岛上的吉里迷人说:“男少女多。女始生,先定以狗,十岁即娶。食惟腥鲜。”这些记载中的吉里迷习俗,有相当部分一直保留到近现代①。

元代吉里迷人的状况当亦大略相同。吉里迷人虽然多与水达达等通古斯语族的部众错居在黑龙江下游两岸,但两者的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不仅所说的语言不同,而且经济生活也绝不相类。

① 基里亚克人的食物主要靠捕捞鱼类和海兽,没有农业;只驯养驹,以狗拉雪撬为交通工具,也食肉表皮; 丈夫将妻子、妻子的妹妹和自己兄弟的妻子概称为 aHbxau,而且对她们都拥有丈夫的权利,这种婚姻状态似即古吉里迷人“娶其姊,则妹以下皆随为妾”的遗风,不过家庭形式上是一夫一妻制。此外,他们还保留着制作特别的木板船的传统技术。参见《大英百科全书》“基里亚克”条;《苏联大百科全书》“尼夫赫人”条;托迦列夫:《苏联民族志》基里亚克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