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古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开始,蒙古国语言、文学、历史等学科的研究逐步发展,四十年代以来更有显著进步。

1926 年,札木扬在车臣部一个永谢布台吉家发现了罗卜藏丹津的《黄金史》,查姆察兰诺撰《17 世纪的蒙古编年史》一文作了详细介绍和研究(载

《苏联东方学研究所著作集》,1936),1937 年此书木刻本在乌兰巴托出版。这是蒙古研究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满、汉文蒙古史料的翻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先后有《圣武亲征录》、《元史》、《元典章》的蒙文译本(部分)。最重要的成绩是达木丁苏隆将《元朝秘史》(根据汉字音写蒙文,参考俄人柯津转写本)译成了现代蒙文书面语(1947 年出版;1957 年又以“新文字” 即斯拉夫字母蒙文出版),并将见于《黄金史》而《秘史》原本没有的内容补入相应段落。达木丁苏隆是一位杰出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还著有《蒙古文学简史》(1957 年出版,已有汉译本),书中对《秘史》及有关蒙元时代的其他历史文学作品如《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等作了较详细评介。

五十年代,蒙古和苏联学者合作编著了第一部《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

(1954 年俄文版,1955 年蒙文本)。蒙古方面参加者主要有锡林迪布、达木丁苏隆、纳察克多尔吉、彭楚克诺尔布、普日勒等。1956 年,蒙古、中国、苏联联合发起由三国学者合作编著一部多卷本蒙古通史,先后在乌兰巴托和莫斯科召开了讨论会,拟定了详细提纲和分工计划。后中、苏两国学者没有参加撰写,由蒙古国学者于 1961 至 1965 年间独自编纂完成了三卷本《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1966 至 1969 年出版。第一卷第二部分是蒙古兴起迄于十六世纪的蒙古诸部。纳察克多尔吉撰写了第一篇第二章蒙古封建国家的形成,第三章成吉思汗的征略,第二篇第一章窝阔台时代的蒙古帝国,第三篇第三章元代的蒙古地方,以及第四篇十四至十六世纪的蒙古三章,承担份量最多。伊西札木茨撰写了第二篇第二章贵由和蒙哥时代的蒙古帝国,第三篇第一章元朝的建立(与达赖合撰),第二章十三世纪后半叶、十四世纪前半叶的元朝,第四章西北三汗国,第五章蒙古帝国的灭亡。比拉撰写了第三篇第六章蒙古帝国的对外关系,第七章十三—十四世纪的蒙古文化和第四篇第四章封建割据时代的蒙古文化。各章作者也就是蒙古国的主要蒙元史专家。

普日勒兼长历史与考古,着重辽代至元代的研究。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他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包括苏联学者吉谢列夫领导的和林城等处发掘),收获甚丰。所撰《蒙古境内的辽代城市和居民点》(载

《蒙古考古集》,莫斯科,1962),全面介绍了土拉河支流喀鲁哈河旁青托罗盖故城(辽代镇州)及其东、西二小城,克鲁伦河上游温都尔汗西之二故城,中游之巴尔斯和屯一号故城等十余处辽代城寨遗址,并对照《辽史》等汉文史料作了考证。这是他五十年代发表的一系列考古报告的总结。他还撰有《关于克鲁伦巴尔斯故城的发掘与研究》(据载为顺帝北迁时所建)、《关于蒙古和民主德国联合考察团的工作》(介绍成吉思汗曲雕阿兰大斡耳朵的发掘,载《苏联考古学》2 卷 6 期)、《契丹人及其与蒙古人的关系》、《蒙

古古代及中世纪城镇简述》、《成吉思汗石题铭》、《10—11 世纪斡难—— 怯鲁连诸部》、《8—12 世纪斡难——怯鲁连蒙古人》等多篇文章。根据考古和历史地理调查,他写了一本《秘史地名考》(1958),其中一些地名的古今勘同颇有参考价值。

纳察格多尔吉三十年代末就开始从事蒙古史研究,成果相当丰富,研究领域包括元代至清代各个时期,在档案资料的发掘和社会制度的研究方面很有建树。有关蒙元史的主要论著有《成吉思汗继承者诸汗时期蒙古帝国的封建分裂》、《论<白史>》、?《蒙古封建制的经济基础》、《游牧封建制度的特点》等多篇,并翻译过一部分《马可波罗行记》。他还与锡林迪布合撰了《喀尔喀史》(1963)。近年他完成了专著《成吉思汗传》(1991),正接着进行《忽必烈传》的撰写。

伊西札木茨的研究领域包括外蒙古地区古代从匈奴至蒙元各个阶段历史。蒙元史方面的主要论著有《论蒙古民族的形成》、《蒙古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形成》、《蒙古封建国家及其形成的条件》等多种。近年蒙古国正着手重编蒙古通史,这一工作就是由他主持的。

比拉着重蒙古文化史研究,通晓藏文。著有《蒙古的藏文著作》、《关于公哥朵儿只<红史>的几点评论》、《古代蒙古历史编纂?学的一些问题》、

《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科学》等。最近出版了他的论文集《蒙古历史、文化和历史学研究》(东京,1994)。

达赖五十年代曾在北京大学留学,汉文甚好。他主要从事元代蒙古史研究,著有《蒙古萨满教简史》、《<元史>的蒙文翻?译》、《元代蒙古史的一些问题》、《13—14 世纪的蒙汉关系》等多篇。其专著《13—14 世纪的蒙古》(莫斯科俄文版,1983)是他在 1973 年所著《元代蒙古》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特点是广泛利用了汉文史料和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约达二百种)。近年他着手修订这部著作,以便更多地吸收各国学者特别是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语言、历史学家仁钦精通欧洲语文,五十年代初以来在欧洲刊物上发表了很多论文(主要用法文写成)。其有关蒙元史者有《不儿罕哈勒敦名称释》、

《乌兰巴托国家博物馆藏三方八思巴字铜印》、《汉蒙文蒙哥汗祝福碑考释》

①等,还写过多篇研究蒙古印章学以及萨满教的文章。

《秘史》研究受到蒙古国学者特别重视,除老一辈学者达木丁苏隆外, 成绩最多者应推嘎丹巴,他从六十年代初以来陆续发表《秘史》的整理、研究成果,引人注目。

1959 年在乌兰巴托召开了第一次国际蒙古研究大会,此后每五年召开一次,并改称国际蒙古学家大会(1987 年第五 1992 年第六届大会都有我国学

① 所谓“蒙哥汗祝福碑”即元宪宗七年外剌部驸马八立托所立“释迦院碑记”, 系 1955 年蒙古学者那木南多尔吉发现并著文作了初步研究,同时达木丁苏 隆亦撰文进行考释。此碑现存蒙古国家博物馆。

者参加)。蒙古史是会议的主要议题,对蒙古国和世界各国的蒙元史研究和学术交流都起了推动作用。大会秘书处编辑的《国际蒙古研究通报》,刊登各国学者的论文和研究动态报导,现已出版了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