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西北史地与元史学者的成就

同时以精于西北史地之学著名的学者还有张穆(1805—1849)和何秋涛

(1824—1862)。张穆应祁巂藻之请复核其父祁韵士所著《皇朝藩部要略》, 觉得应有地志与之“相辅而行”,遂著《蒙古游牧记》16 卷,按蒙古各盟旗分述其山川、史迹,其中涉及元代蒙古历史地理者甚多,每有精辟的参证。书未及完稿而病卒,由何秋涛整理、补充而成,1859 年刊行。张穆还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元秘史》总译部分,与他本校勘后刊入《连筠簃丛书》, 使之得以广泛流通。何秋涛亦究心时务,以为俄罗斯地与我国北境相近,和边防关系甚大,而未有专书论述,乃采官私载籍著《北徼汇编》,初仅 6 卷, 后复广泛搜罗有关俄罗斯和新疆、蒙古、东北三边区历史地理以及中俄交涉的史料和中外著述,扩编为 80 卷,1858 年进呈,咸丰帝赐名《朔方备乘》。其中与元史有关者有历代北徼诸国、诸王、将帅传的元代部分和《元代北方疆域考》等多篇。何氏还在张穆协助下出了《圣武亲征录校正》。

张、何以后,清末民国初,从事西北史地与元史研究(时称“道咸时学”) 的学者更多,他们中在元史方面贡献大者有李文田、洪钧、丁谦、柯劭忞、屠寄等。李文田(1834—1895)的主要著作是《元朝秘史注》15 卷(据《连筠簃丛书》本),利用了很多宋金元明史籍以及清人西北史地著述以考释史事、部族、地理、人物。由于所据的仅是不完全的总译,李氏又不通蒙古、西域语言,而颇多错误,但在提供考证资料方面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作为第一部《秘史》注释① ,它在这部重要史籍的研究上占有一定地位。当时著名学者文廷式(1856—1904)也很注意研究《秘史》,他为李注书增补了许多有价值的眉注。李文田编撰的其他元史书有《西游录注》、《圣武亲征录校正》、《和林金石录》(据俄人拉德洛夫所编《蒙古古物图谱》录出) 等。在他之后研究《秘史》的还有施世杰(著《元秘史山川地名考》)、高宝铨(著《元秘史李注补正》)、丁谦(下详)等人。

丁谦(1843—1919)是晚清著名的舆地学者,尤精于西北历史地理研究。自汉至唐各史之西域传和历代西域纪行之书他都做了考证,而特别着重于元代,著有《元秘史地理考证》(附《元史》特薛禅、曷思麦里、郭宝玉诸传地理考证)以及《长春真人西游记》、《西游录》、《西使记》、《张德辉纪行》、《经世大典图》等书的地理考证,并撰《元太祖成吉思汗编年大事记》、《元初漠北大势论》等文。他自谓其考证西域地理乃“合中西各史书, 参互推究”,观其所撰元史诸篇,“西史”、“西图”资料主要就是用了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和《中俄交界全图》。当时我国边疆图籍出了不少, 丁氏搜罗殆遍,又得洪钧书译介之外国资料相参证,因而能比前人有所进步。不过他涉及的范围太广,又缺乏必要的语言学修养,错误颇多。

① 岛田翰《访余录》称他曾见过黄丕烈所撰《元朝秘史疏证》,其言似不可信。

同时代对蒙元史有研究的著名学者还有沈曾植(1850—1922)和文廷式。他们都是光绪进士,长于史学,喜治元史和西北史地。沈曾植初任职刑部多年,后任总理衙门章京。时俄人雅德林切夫、拉德洛夫发现了元和林城及其附近唐元碑刻,拉氏编为《蒙古古物图谱》4 册(1892—1899 年出版), 驻华俄公使送了一部给总理衙门,沈曾植为其中的阙特勤碑写了一篇跋文。他的蒙元史重要著作有《蒙古源流笺证》、《岛夷志略广证》(据新旧各图及中外学者著述考证南洋各地古今地名、航路)和《元秘史注》。文廷式任职翰林,由编修升侍读学士。时《永乐大典》大部分尚存,他从中抄辑出不少元代文献,如《大元官制杂记》、《大元仓库记》、《大元毡罽工物记》等,后被王国维刊入《广仓学宭丛书》中。沈、文都是维新人物,拥护变法, 并曾赴日考察,学术眼界也宽。文氏在日本结识了内藤虎次郎,受其托抄录了一部《元朝秘史》寄给他,那珂通世遂据以将汉字音译蒙文转译为日文。

当时研究元史诸家中还有曾廉(1857—?)。他长期在家乡湖南邵阳教书,思想极端保守,反对戊戌变法。1902 年客居贵州后从事于改编元史,著成《元书》102 卷,1911 年刊行,另有《元史考证》4 卷。他虽取同乡先贤魏源的《元史新编》为蓝本,而宗旨却与魏源以来诸家致力于广搜中外史料、考订史实以补正《元史》者全然不同,自称欲继孔子作《春秋》之志,申明纲常大义。其书主要依据《元史》,作了大量删节,仅少数重要儒臣列传及忠义、孝友、列女等传按其编纂宗旨增补了许多内容(如忠义由 85 人增至

160 余人,列女由 107 人增至 160 余人),所发议论亦多迂腐。此书无论在资料上和方法上都与时代进步背道而驰,在重修元史诸书中最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