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史料整理与研究汉文史料
数百年来,学者们对明初官修《元史》做了大量校订工作。由翁独健主持,主要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周清澍、亦邻真等多位学者承担的《元史》点校本,不仅总结了前辈学者的成果,还利用大量文集、碑刻和域外史料,增添了数以千计的校勘条文,为研究者提供了最佳版本。姚景安根据此本编了一部《元史人名索引》,利用前人成果尽可能地勘同辨异,甚便读者。
《元史》漏误甚多,订正补缺不是点校本的任务,翁独健提出“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搞一个史实订误”。这个工作更艰巨,需要做大量细致的研究,近年来许多专题研究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
翁独健还提出“进一步搜集和整理”史料的任务,如《元典章》的整理,
《经世大典》的辑佚,专题史料的辑录,碑刻资料的汇集,蒙文和其他文字史料的研究与翻译等。这些工作都已陆续有了成果。专题资料辑录方面最丰富,出版有陈高华的《元代画家史料》,杨讷、陈高华的《元代农民战争史料汇编》,杨讷的《元代白莲教资料汇编》,胡昭曦、唐唯目的《宋末四川战争史料选编》,黄时鉴的《元代法律资料辑存》等。元代史籍的点校也出了很多种,如《通制条格》(黄时鉴)、《吏学指南(外三种)》(杨讷)、
《庙学典礼》(王廷)、《秘书监志》《高荣盛)以及《湛然居士集》、《增订湖山类稿》、《揭傒斯集》等多部诗文集。赵万里的《大元一统志》辑本和北京图书馆善本组的《析津志辑佚》部分恢复了久已散佚的这两种重要史籍。史籍的注释是更艰苦的研究工作,先后出有向达的《西游录校注》(未完本)、苏继顷的《岛夷志略校释》、夏鼐的《真腊风土记校注》、陆峻岭的《异域志校注》、贾敬颜的《圣武亲征录校注》、萧启庆的《元统元年进士录校注》、任崇岳的《庚申外史笺证》、缪启愉的《元刻农桑辑要校释》等。碑刻资料的辑注有蔡美彪的《元代白话碑集录》。这里所谓“白话”, 指的主要是按蒙古语结构,用当时的口语、俗语将蒙文文件直译为汉文,元代史料(特别是《元典章》)中此类文体的公文非常多,较难理解。亦邻真撰《元代硬译公牍文体》,从蒙文语法结构和某些特殊用语的蒙汉文对应上作了阐释,为阅读这些史料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