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元贞大德间的朝政和社会“惟和”政治

“惟和”政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天下粗安的局势,但自然不可能完全消除朝廷政争和社会对抗。在成宗从世祖手里接过来的中书省班底里, 首相完泽“小心慎密”,遇事敷衍推诿,得过且过;其他成员则大都是精通回回法的理财家。至元时期的回回名臣赛典赤之孙伯颜,世祖末年起入为中书平章政事中的第一人,并被赐予其祖父的旧称,所以史料中亦多称之为赛典赤。阿合马余党阿里,也在世祖末年以待罪之身进入中书省。成宗即位后, 御史台想乘一新朝政的机会将他参罢,但结果他仍在中书省臣庇护下“执政如故”。中书省的另一名核心人物梁德珪虽然是汉人,却有一个回回名字梁暗都剌,且曾“奉国朝旨,学西域法”,“钱谷出入高下,若指诸掌”① 。

③ “持盈守成”之语,见张伯淳:《大德四年贺正表》,《养蒙集》卷一。

④ “惟和”之语,见张伯淳:《大德改元贺表》,《养蒙集》卷一。

⑤ 许有壬:《刘国杰神道碑》,《至正集》卷四八。

① 吴澄:《游应斗墓表》,《吴文正公集》卷三六。

② 程钜夫:《燕公楠神道碑》,《雪楼集》卷二一。按完泽在世祖后期已出任中书右丞相,故此处谓天下清静“余十五年”。

① 袁桷:《梁德珪行状》,《清容居士集》卷三二。关于成宗、武宗朝回回人势力在政府中的上升,见杨

汉人儒臣在当时多讳言财利事,对这些理财大臣视若仇雠,遂利用御史台执掌风纪之司,“朝廷之所甚尊,宰相所不得而治,贵巨大职莫之与抗”的特殊地位②,不断寻找机会参劾“时宰”,由此引起中书省臣的忌恨。省官与言官的冲突在成宗一朝至为激烈。

至元三十一年六月初,成宗即位不到两个月,御史台上言:“名分之重, 无逾宰相,惟事业显著者可以当之,不可轻授。”(《元史·成宗纪一》) 另一名台官则声称:“陛下方虚心求治,而大臣不肯任事。人主之职,在论一相。今宰相员太多,论议不一,伯颜及先帝旧臣,留以遗陛下,宜亟相之”

③。这些议论当然引起了中书秉政大臣的不快。袁桷《张留孙家传》载,“成

宗新嗣位,时宰不快于御史台。成宗是其言,让责中丞崔公彧”。据《元史》, 此事起于大德元年,侍御史万僧诣架阁库,取崔彧旧上奏章告于成宗御前, 说他“私党汉人李御史,为大言谤佛,不宜建寺”。成宗大怒,教完泽等鞫问。崔彧大惧,遂靠张留孙引荐,疏通完泽和成宗近臣,事方止息④。侍御史万僧显然是在“时宰”唆使下告发崔彧的。从完泽周旋弥缝于两造之间看, 此处的“时宰”当指赛、梁等辈理财大臣而言。在处置省官与台官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上,成宗恪守世祖遗规,即倚重省官理财,同时也能容忍台官直言,力求折中不偏。后来那种诛杀言官的情形,在成宗朝始终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