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词语顺序

词语排序的类型很多,并列词语的排序,多层定语、状语的排序等等。对这类题目,学生做题把握不大,教师应多加指导,最好的办法还是语感和技巧的结合。

1991 年“三南”高考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二、词语顺序 - 图1

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

下列①——⑦是从方框中摘出的词语,在文中它们最恰当的排列是:

①晶莹的湖泊②大漠③奔腾的江河④雪岭⑤数不清的珍禽异兽⑥草原⑦ 冰峰

A.③⑦⑥④②⑤③ B.②①③⑤⑥⑦④⑦ C.⑦④②⑥③①⑤ D.③①⑦②④⑤⑥

乍一看来,七个词语有如一团理不清的乱麻,因为这在些词语是并列的

(都充当主语),无论怎样排列,都看不出有什么语法、逻辑错误。怎么办? 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借助语感:我们分别按 A、B、C、D 提供的排列顺序念一遍, 凭语感就会马上感觉到 A 别扭,D 不够畅通,B 节奏美感不错,只有 C 连贯上口,文风畅通,节奏感强。凭语感选出来的答案是不是可靠呢?我们可以利用并列短语的排列规律和技巧来验证。一、并列短语排列时,先要考察其中是否有配对的,如果有配对,并且配对的词语应连在一起。二、并列短语排序时,一般按字数多少由少而多的顺序排列,读起来才流贯舒展,否则会有虎头蛇尾、急促压抑之感。用技巧来考察,①③或③①,②⑥或⑥②,④⑦ 或⑦④是配对的,这样就可推测答案不是 B,就是 C,而 B 中的⑤插在配对的词语中间,不符合行文习惯,那么唯一的答案就是 C 了。用技巧二来考察七个并列短语,只有 C 符合要求。这样做,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多层定语的顺序排列,怎样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教师可先找出最具代表性的若干句子,打乱原有定语的顺序,让学生顺序,并自己总结规律,

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告诉学生多层定语的排序(从离中心词最远算起)一般按下面的次序排列:①表示所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谁的”),② 指示代词,数量词(表示“多少”)③动词、支词性短语(表示“怎样的”),

④形容词、形容词短语(表示“什么样的”)⑤表示性质的名词(表示“什么”)这样训练的后要求学生解答下面的题就轻而易举。“她是⋯⋯教练” 中的“教练”前有如下六个修饰成分,下列四项中排列妥帖的一项是:①优秀的②有二十年教学经验③国家队里(的)④篮球(教练)⑤女(教练)⑥ 一位(教练)

A.①②⑥③④⑤ B.③⑥②①④⑤ C.①②③⑥⑤④ D.②①③⑥③④

按照 A、B、C、D 先念一遍,B 最上口,最顺畅,用规律的技巧验证,B 项正是按照表示“谁的”、“多少”、“怎样的”、“什么样的”、“什么” 的顺序排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