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破口”教学法的内涵

如果我们对 1985 年版《初中语文教案》(“统编”教材教案)稍加研究的话,就会发现绝大部分篇目的教学步骤是相似的:第一课时,一,解题; 二,作者介绍;三,检查预习并结合正音、正字、释词;四,讨论分段并归纳段意;五,讲读课文第一部分;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这种从头到尾“平推式”的教法,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容易面面俱到,不利于突出重点、难点;往往导致“战线”过长,使师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近几年新出的“九义”《语文教案》(人教版),收入了很多实用性强的好教案。由于学生基础差等原因,笔者及不少同事使用这套教案很少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笔者教学《驿路梨花》一课时,在所教第一个班采用这套教案未能按时完成教学的情况下,在第二个班采用了选取“突破口”的教法。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突破口”教学法是在适量预习的基础上,选择课文的某一关键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经过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预习是实施“突破口”教学的基础, 它决定着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突破口”必须是课文的关键点,这样才利于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突破口”教学法必须是启发式的,它要采用讨论、问答、练习等方式,这样学生才能紧跟教师“冲锋陷阵”。预习、“突破口”、启发式是“突破口”教学法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