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序调整

语序调整是高考的常用题型,更是写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很有必要。解答调整语序的题目,语感就显得尤为重要。答题首先按不同的语句组合反复念读语段,凭借语感,就可初步确定答案,然后抓关联词语,分析句子的内部关系,词语呼应等,最后确定答案。

一般说来,记叙语段排序只要在语感的基础上抓住其排序基础,获得正确的答案是不难的。记叙语段排序要按时间或空间排序语序,比如从开端说到结局,从原因说到结果,从彼地说到此地等。

说明语段的排序常见的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总分顺序、逻辑顺序等。怎样为下面七句话排列顺序?①按照巴甫洛夫的理论,睡眠是皮层甚至某些低部位的一种全面抑制。②如果睡眠还较浅,大脑里的抑制过程还不全面彻底,剩下了某些兴奋点继续活动,梦境就要产生。③梦是睡眠时产生的,熟睡却不会做梦,所以梦是睡眠还较浅时的产物。④这种抑制过程如果很深很透,人的思维活动就会停止了,处在一般强度的声、色刺激也不能感知,这就是熟睡,这时候不会做梦。⑤现代生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于梦有了更多的了解。③又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而这些孤立的兴奋点缺乏有逻辑的联系,这就构成了梦境的荒诞性。⑦引起这些兴奋点活动的因素, 大多与从前感知过的刺激的痕迹作用有关,因而梦境是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不是神秘的。反复阅读这几句话,就会感到这几句话说的共同对象是“梦”,顺序是⑤③①④②⑦⑥,这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其关系,二是语言形式。就关系而言。⑤是全句段共同说明的对象, 是话题,应为领头句,是总说。其他各句对梦产生的原理和特征进行说明, 是分说。这是总分关系。再分析小的逻辑关系,①②③④讲梦的产生原理,

⑥⑦讲梦的特征,由原理说到特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逻辑关系也明显。就语言形式看,句中一些代词、呼应语、关联词都在排序中发挥作用。③承

⑤说明梦和睡眠的关系,①接着睡眠往下说,④用“这种抑制过程”呼应① 的“抑制”,②又继续呼应“抑制”谈梦的产生,⑦以“兴奋点”呼应②的“兴奋点”,⑥的“又”和⑦衔接。这充分说明上面凭语感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对于议论语段的排序,除反复阅读语段、初步确定答案外,技巧上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查找句子间的关联词语。

前者为内部关系,后者为外部关系。如下面一段议论文字:①一切科学的研究,就其来源说是实践,就其功用说是指导实践。②但是总的说来,还是对指导实践起作用。③如果科学研究离开了指导实践,它还有什么作用呢?④ 语言科学的研究最后也归结到指导运用语言的实践上来。⑤——当然,对于指导实践不能理解得太狭窄,有的研究课题在指导上不是那么直接,不是那么立竿见影。读这段文字,感觉不连贯,这是语感。不连贯的原因在哪里?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①为全段的中心句。②是概括主旨句。③④⑤是阐述观点的句子。把②移至段末,关联词“但是”同⑤的“当然”相呼应,同时又是全段的总结。这样,既符合内在的逻辑关系,又符合外在的语言照应关系。

语感和技巧结合解题并非限于这三种题型,其他如填空题、句子复原题、病句修改题、层次分析题、主旨归纳题、文学鉴赏题等都适用。

经过尝试,我觉得这种语感结合技巧的解题训练,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解题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但要注意几点:第一,加强语感培养,要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指导学生多读多感,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读得多了,想得多了,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对语言的悟性就会明显增强,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就会自然提高。第二,注意规律和技巧的指导。这种指导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理性概括,这种概括既要简明,又要准确。这种指导,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 语感和技巧的有机结合,不能忽视语感,又不能强调到过份的程度;语感是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强调规律和技巧,但又不能依赖于规律和技巧;技巧的归纳总结是以语感为基础的,但又要反过来指导语感的培养和形成。第四,加强训练的密度和力度,任何好方法都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利用语感和技巧解答语文试题更不能例外,因为语文能力的形成是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的。我相信,这种方法只要掌握得法,运用得法,要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是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