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情景诱导”引导观察思考,培养思维的指向性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语文教学却要求他们从整体入手,定向学习,使其思维保持一定的指向性,服从于一定的教与学的目的任务。这是教学中学习要与学生思维特征的一个矛盾。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随意性,强化思维的指向性,是教师的一个责任。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每教一课新书,便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文的不同教学要求或多从解(审)题抓主要内容入手,或用声画同步的电教手段;或用启发式教学法导入新课, 使学生一接触新课就抓住教学的重点,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克服思维的随意性。

譬如小学语文第十册《詹天佑》,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师在第一课时一开始就打出火车在“人”字形路线上奔驰的活动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同时又播放配有火车长鸣的录音解说:“同学们,你们看,一列长长的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欢快地奔驰着,你们可知道,这‘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者是谁? 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詹天佑》一文吧!”这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创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有新奇感,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自然指向教师设计的思维方向,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指向性。

除采用电教手段外,还可根据教材的需要和条件运用教学挂图、电视、电影等手段,甚至教师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