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突出 “新”“活”“实”三字

天津市宁河县宁河乡西关中心学校 于洪霞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以繁琐分析为特征的旧式教学模式再也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要求,只有构造一种新的模式, 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那么采用什么模式,什么风格呢?笔者认为不管怎样改革,语文教学必须要突出“新”、“活”、“实”三字。

“新”,是指语文教学观念新、理论新。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发展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三个方面”要求我们把教学改革同经济建设同步进行,增强培养现代人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例如,我们贯彻的“三主”原则就转变了以前的教学思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变授为导,在教学过程中既研究教师怎样教,又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发挥创造才能。其中“主导” 和“主体”要和谐,主导不能是代替、注入。有这样一种现象,一堂课下来, 有的老师老是埋怨学生配合不好。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一堂课,与其说学生“配合”教师,不如说老师“配合”学生,老师在讲台上按自己教案支配学生,犹如母鸟喂养嗷嗷待哺的幼雏,它们是永远也学不会捕食本领的。学生也一样,这样一来,知识学得一死、二窄、三不会应用,束缚了智力的发展,这种教法怎能实现“三个面向”目标呢?“训练为主线”是指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笔者认为这包括五个阶段:1.扫除障碍,狠抓识字写字;2.初读课文,力求正确、流利;3.精读课文,侧重语言训练;4.熟读背诵,强化语言积累;5.迁移练习,促进语言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不等于搞题海战术,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通过理解掌握语言文字,深入领会课文内容,以发挥其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功能。

“活”是指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师导的灵活有方。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一堂课必须渗透学法指导,例如教学《草地夜行》一课,开始先提出学

习本课的方法,从中心词入手学课文。明确全文中心词是题目中的“行”, “行”字贯穿全文。围绕中心词“行”,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引导学生扣紧中心词“行”学习重点段, 从中体会老红军不畏艰难、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思想品质。再如《赶集》一课的第一段抓住几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现人物的喜悦心情。先让学生找出这些词语,理解后,引导学生品味、想象“松爽”“簇新”“跑” “菊花”这些词语好在哪里,通过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一层深一层, 学生不但学到了字、词、句、段的知识,朗读、分析、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然后进行读写结合、写段训练,观察插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打扮, 想象人们赶集回来,又是怎样,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写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述能力,这样做充分体现了读写结合原则。

此外,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脑、动口、动手、动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导语、板书、教态、提问、训练方式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和研究。例如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最后一节“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人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朗读“狼不想再争辩了”时,以一种不耐烦的语气表现出狼垂涎欲滴的贪婪神态;读“龇着牙,逼近小羊”,则语言缓慢、沉闷,表现出狼的凶相毕露, 制造一种小羊危在旦夕的紧张气氛;读“大声嚷道”,则提高声音,充分表现出狼蛮横无理、肆意逞凶的凶恶面目;“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读到此处,老师做了一个“扑”的姿势⋯⋯学生听教师讲解课文,如同在看一场精彩的表演,个个凝神静气、入情入境,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眼睛瞪得圆圆的,为小羊的安危担心。教师用健康、优美、富有情感的语言去启迪学生, 用形象可感的动作去吸引学生,用逼真的情态去感染学生,有声有色进行教学,必然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注意和获取知识的兴趣。

“实”,是指不搞花架子,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既传授知识, 又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三种不良倾向要注意提防:1.防“空”,即有意无意地把“语言文字训练”与“理解思想内容对立起来”,把“语言训练”变成纯形式的模拟活动。2.防散,即把“语言文字训练”理解为一招一式、一词一句的练习,忽视了语言现象的多元性和语言行为的完整性。3.防偏,即要么把“语言文字训练”片面地理解为“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语文课只上到读懂为止,忽视语言材料和语文基本功的迁移运用;要么把“语言文字训练”片面理解为“言语表达能力训练”,重输出轻输入,重结果轻过程, 重外部语言轻内部语言,其结果是读写两败俱伤。因此,如何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培养能力、发展能智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