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其素质的主渠道作用

  1. 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学中, 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既要“导”知识, 又要“导”能力。如果把课堂比作演戏活动,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但老师同时又是导演。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实践的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但要重视智力因素, 还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1. 改革课堂结构

从培养 21 世纪人才的目标出发,课堂要着眼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思想,重视基础知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把自主教育落到实处。

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我认为新的教学结构应分为以下几步。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备课时, 可根据课文知识重点和学生的心理,运用各种方法设计情境。

  1. 明确目标,探索新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后,就把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向学生讲清楚,使学生明确在教学活动中努力的方向。通过读书、思考、活动、质疑、表达等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获取新知。

  1. 自立互学,教学结合。

这一教学过程是学生按照提纲或思考问题看书自学的阶段。教者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出一两个研究性问题,让学生自学。在学生充分掌握课文了解问题所在的基础上,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把“讲解”、“自学”、“发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讨论中,教

师用鼓励性评语,画龙点睛地点拨,学生思维高度集中,课堂气氛轻松和谐, 达到教学最佳效果。

  1. 反馈总结,揭示规律。

这一过程是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和学生认识的深度、广度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或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新知识。对于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去解答,真正把自学学习落到实处。

总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轨道,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加强语言文字及各种能力的训练是一种必然。让我们在新形势下,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共同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