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编选复习试题要有覆盖性

复习的形式是多样的,在复习中编先试题更应讲究,一般的试题再重复, 起不到好的复习效果,试题面窄,不能复习巩固全部内容,题量太大学生又做不完,因此应编选覆盖面宽而又题量适中的试题。

比如在复习长度测量中,编了这样一道试题:

[例 3]一物理实验小组 5 人,做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他们用同一把刻度尺分别测量一物体长,各人记录分别为 I1=2.42 分米、I2=2.45 分米、I3=2.70 分米、I4=2.45 分米、I5=2.48 分米,问:

  1. 接近物体真实的长度是多少?

  2. 他们所用刻度尺最小刻度是什么?

  3. 若用微米作单位是多少?如何记录? 对第(1)题有些学生是这样做的

1 = l1 + l2 + l3 + l4 + l5

5

2.42 + 2.45 + 2.70 + 2.45 + 2.48

5

=2.5(分米)

这里有两处错误,一是 I3=2.70 分米这数值与其余四人记录相差太大, 这不是测理的误差,而是测量中的错误,测量中误差是允许存在的,错误是绝对不能出现的。通过纠正错误,区别测量中的误差与错误概念;二是就平均值而言,I=2.5 分米这样记法也不符合记录要求。后两题复习了记录方法、单位换算及有效数字,达到一题复习一个单元的目的。

编选的复习题可以是计算、问答、实验等,还可编写“发散题”,所谓发散题是给出条件或数据,而结果不止一个答案,这种题型既可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又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复习浮力一章中选这样一题:“有一玻璃块在空气中称得重为 2.45 牛顿,放入水中称其重力为 1.47 牛顿,在硫

酸中称得其重为 0.686 牛顿,求硫酸的密度。”在编写时把“求硫酸的密度” 删去,改为“根据所给数据,求出所能求出的所有物理量”。实际上一共能求出六个物理量:①玻璃块受到水向上的浮力;②玻璃块受到硫酸向上的浮力;③玻璃块的质量;④玻璃块的体积;⑤玻璃的密度;⑥硫酸的密度。通过六个物理量的计算,充分复习了浮力、密度,使试题容易扩大,利用率提高。对电学中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计算,都可用这类题型来复习。

整章复习还可以利用“层次题”,就是有一中心题,通过中心题派生出系列题,由浅入深层层加深,达到全面覆盖知识的目的,在复习《力和物体运动状态化》一章时,编出中心题:

[例 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当汽车静止时受几个力作用?关系怎样?(汽车受重力、支持力;是平衡力)

然后派生出系列题:

  1. 当汽车刚刚起动时,在水平方向受几个力作用?关系怎样?(水平方向汽车受牵引力和摩擦阻力;牵引力大于摩擦阻力。)

  2. 当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受几个力作用?关系怎样?

(水平方向汽车受牵引力和摩擦阻力;它们是平衡力)

  1. 当汽车运动地,关闭发动机,如果没摩擦阻力,汽车作什么运动?

(汽车由于惯性作匀速直线运动。)

  1. 实际上汽车运动时,关闭发动机,汽车速度逐渐减慢,最后停下来, 为什么?(关闭发动机后无牵引力,但仍受到摩擦阻力作用,汽车的运动状态要改变,速度渐慢最后停止,摩擦阻力也为零。)

一系列问题解决一个,再提问一个,一环紧扣一环,逐步深化,把力和物体运动变化的各种关系,分析得清清楚楚。最后得出覆盖全章的结论: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就是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