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生的参与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备课过程。备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教师保

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既要求教师熟悉大纲钻研教材,又要了解学生,选定教法,还要准备教具,熟悉实验等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当然是每一人合格教师都必须做到的。然而,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传统的教学过程仅仅强调教师教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弗德·阿德勒指出“一定类别的刺激情境所唤起的机能上自主的反应倾向,需要内力与外力的和谐”,这就是说,学生要想学习获得成功,除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学生的参与配合,如果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所学的内容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很难想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能有十分默契的配合,其效果可想而知。

参与式教学法则要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的要求层次有比较具体的了解,以便学习中有的放矢。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快要讲到的篇章, 和相应的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提前油印分发给学生, 并列举出一些图书资料让学生下去参考,即与我同步“备课”。当然在指导学生去阅读图书资料时,应该越具体越好,最好能指出什么期刊,多少页的那篇文章,以节省学生的时间。并适时的做些督促与检查,这样做不仅克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依赖心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待到课堂上时,因为教师与学生都“备课”了,所以上课时,教师就不是独角演员了, 学生也不仅仅是观众;课堂就变成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科学知识,交流思想的大舞台,不知不觉中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学到了应有的知识和能力,教学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1. 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形成了“要你学”的局面。学生把听讲和做作业都看成是一种负担。原因何在呢?因为他不是主人。怎样把“要你学”改为“我要学”呢?关键就在于教师能不能使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把学生作为主人。参与式教学法就是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它要求教师只在方法的运用、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形成过程作精辟的讲解,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用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己研究、自己制作、自己想象⋯⋯这样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得出的结论,要比教师单纯的灌输给学生效果好得多。

  2. 让学生参与习题的编选及修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管是留给学生的课堂训练也好,单元测试也好,章节训练也好,期中、期末考试也好,题目的编选向来都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只是被动的应付作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就好比是机器,而教师就好比指挥机器的操作员,单调而乏味的劳动,一方面是作为操作员的教师整日劳累不堪,另一方面是作为机器的学生,其主观能动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参与式教学法就是要学生适当的参加题目的编写工作,以打破教师编写题目的神秘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曾发动学生把自己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刺激比较大的、对揭示基本概念较深的、条件与结论之间有严密逻辑关系的好题,经自编、自选、自解、改编等方式贡献出来,然后再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进一步筛选出好题、妙题,最后分布于教室并署上编选同学的姓名公开交流,结果大出我的意料。其显著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们表现出空前的积极;(2)每个同学为了编选出好题,参阅了大量的图书、资料,主动复习了所学内容,同时也自学了不少知识,克

服了学习上的依赖性;(3)相互之间通过比较所编题目,相互学到了题中的“精品”与“妙法”,提高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4)肯定了学生的智慧结晶,使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动力;(5)教师通过学生们所编选的题目,可以审视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对教师以后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让学生参与考试试卷的分析工作。如果说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试题的编选是教师的专利,那么,考试后试卷分析工作就更是教师的专利的专利了,

    学生对试卷中的题目出的深与浅、广与窄,一是没有评议的义务,二是没有评议的权力;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学生也没有这种意识。久而久之, 考试就成了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尺度,偶尔考的好,学生会为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偶尔考的不好,学生也会为自己的退步萎靡不振,有几次考不好就认为不是那块料,不能正确估价自己,长此下去,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负作用。

让学生也参与考试试卷的分析工作,就是让每个学生结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具体的试卷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而且能引导学生正确的估价自己,提高学生应付挫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也可进一步多层次的了解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曾作了这方面的尝试:(1)结合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再仔细的研究体会一下各部分内容的要求;(2)指导学生分析各部分内容的要求,与学生达成共识;(3)让学生自己结合具体的试题进行分析;(4)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分析总结。其效果远比单纯由教师写一份试卷分析报告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