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的具体步骤及其内容

  1. 引导预习

现行的实验性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在每一节课之前,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同时布置与已学过内容有关的小实验:使家庭、社会、课堂都成为我们物理教学的阵地。

例如,我们在讲《浮力》这一章时,所列的预习提纲为:

二、实施的具体步骤及其内容 - 图1

二、实施的具体步骤及其内容 - 图2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①有始有终,不能间断。②及时检查督促,形成习惯。③课堂释疑,即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当堂解决,以扫清学习道路上的障碍。

  1. 针对性精讲

在课堂预习提问之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语言要精练、准确,举例要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

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第一节课时,首先提问十分钟预习的问题,以中等生为主。让中下等学生举有关浮力现象的例子,让优等生回答第一组二个问题。接下来以下图为基础分析浮力的产生及其实质。

①如右图,一个边长为 a 的立方体 M,其上表面距液面深度为 h,且与液面相平行。■

分析对象:前后左右四个面,由于对应深度相等,压强、压力则相等, 而上下两表面在液体内所处深度不同,压强、压力不同,下表面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压力的合力就是浮力。

②当这个立方体在液体内所处深度不同时(如深度变大),M 所受液体的合力是否变化?首先叫中上等学生回答,然后综合分析,其过程为:

a.上下两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强、压力都随深度增加而增大。b.根据公式 P=ρgh,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且成正比。

c.由于深度的变化,M 上下两表面的压强压力变化量相等。结论:M 所受液体的合力不变,也就是浮力不变。

③当 M 的下表面紧贴在容器底时,M 下表面不再受到液体的压强、压力, 这个物体是紧受到浮力作用?

分析:此时,M 上表面受到向下压力,而下表面没有受到向上的压力, 这时 M 被“压”在容器底部,不再受到浮力作用。

总之,每节课都要注重重点问题,分析难点问题,形成教学梯度,达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