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的进步

明代建筑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元代之前,虽有砖塔、砖墓、水道砖拱等,但木架建筑均以土墙为主,砖仅用于铺地、砌筑台基与墙的下部等处。到明代, 由于大量应用空斗墙,可节省用砖量,从而推动了砖墙的普及。砖墙的普及又为硬山建筑的应用创造了前提。明代砖的质量和加工技术都有提高。砖面和砖雕加工更加娴熟。各地府、县城和南京、北京的城墙也都用砖砌筑。现存山西、河北境内二千余公里的长城,也是明代砌筑的。这些都说明制砖工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砖的发展,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成而不用木结构的建筑物——无梁殿。这大多用作防火建筑,如佛寺的藏经楼、皇室的档案库等,重要实例有明洪武年间所建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原称无量殿)、北京故宫皇史宬及山西太原永祚寺、苏州开元寺等处的无梁殿。

  2. 琉璃砖瓦的质量提高,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砖瓦是属于釉陶性质的工艺,至迟在公元前十世纪西周早期就已出现。秦汉时期琉璃制品更为丰富。北魏时则开始在建筑上采用琉璃,说明当时琉璃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

《北史》所记,北魏太武帝建五色琉璃行殿,是现在已知关于建筑用琉璃的最早文献记载。隋唐时期琉璃制品更为盛行,从宋元到明清,则出现了使用琉璃构件的整体建筑,如宋代的琉璃塔等,琉璃制作技术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已建立很多琉璃窑厂。早期琉璃用粘土制胎,明代琉璃砖瓦用白泥(或称高岭土)、瓷土制胎,烧成后质地细密坚硬,强度较高,不易吸水。当时,琉璃面砖广泛用于塔、门、照壁等建筑物。如明成祖时建造的南京报恩寺塔,高达八十余米,外表全用琉璃砖镶面,釉色有白色、浅黄色、深黄色、深红色、棕色、绿色、蓝色、黑色等。并制成表面有浮塑的带榫卯的预制构件来镶砌,组成五彩缤纷的各种图案和仿木建筑的构件。此外,还有山西洪洞县广胜寺飞虹塔,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北京的琉璃门、坊等,都表现了明代琉璃工艺水平的提高。

  1. 木构建筑,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木构建筑设计更加规范化和程式化。如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等。明代宫殿、庙宇建筑的墙体因用砖砌,因而屋顶出

檐就可以减小,斗拱作用也相应减少,并可充分利用梁头向外挑出的作用来承托屋檐重量,将挑檐檩直接搁置在梁头上,这是宋以前的建筑未能做到的。这样,柱头上的斗拱不再起重要的结构作用,原来作为斜梁用的■,也成为纯装饰的构件。但是由于宫殿、庙宇要求豪华、富丽的外观,所以,失去了原来意义的斗拱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繁密。为了简化施工,柱子不再采用宋代那种向四角逐根升高的做法,亦无金元时期大胆减柱法,檐柱向内倾侧的“侧脚”逐步取消,梭柱、月梁等也被直柱、直梁所取代。因此, 明代官式建筑形象较为严谨稳重,而不及唐宋的舒展开朗。由于民间建筑的普遍发展,技术水平相应提高,并出现了木工行业的专著《鲁班营造正式》, 其中记录了明代民间房舍、家具等的建筑或制造的程式和规范。

  1. 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于利用地形和环境来营造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实例。明孝陵和十三陵总体布置的形制是基本相同的,但孝陵结合地形,采用了弯曲的神道,陵墓周围数十里内有松柏包围。而十三陵则用较直的神道,山势环抱,气势更为宏伟。明代建成的天坛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建筑群布置的优秀实例,它在烘托最高封建统治者祭天时的神圣、崇高气氛方面,达到了非常成功的地步。北京故宫的布局也是明代形成的,它的布置严格对称,层层门阙殿宇和庭院空间相连接组成庞大建筑群,把封建“君权”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极端严肃的布局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君主制度的典型产物。各地的佛寺、清真寺也有不少成功的建筑群布置实例。

  2. 官僚地主私家园林发达。尤其是江南一带,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较高, 官僚地主群集,因此园林也特别兴盛。南京、杭州、苏州及太湖周围许多城镇都有不少著名的私家园林。当时的园林风格已经明显地趋向于建筑物增多,用石增多,假山设计则追求奇峰阴洞,使园景更加丰富多姿。计成所著

《园冶》一书,从理论上总结了江南一带造园技术的成就,是园林建造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

  1. 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如门窗格扇等都已基本定型。彩画纹样庄严,构图严谨,配列均衡,如大木梁枋以旋子彩画为主要类型,到了清代,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等才有了大量的运用。砖石雕刻则吸取了宋以来的手法,比较圆和纯熟,花纹趋向于图案化、程式化,如须弥座和阑干的做法,明代二百余年间很少变化。这种定型化有利于成批建造,加速施工进度,但使建筑形象趋于单调。建筑色彩因运用了琉璃瓦、红墙、汉白玉台基、青绿点金彩画等鲜明色调而产生了强烈对比和极为富丽的效果,这正是宫殿、庙宇等建筑所要求的气氛。

此外,明代的家具也是闻名于世界的。由于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东南亚地区所产的花梨、紫檀木等不断输入中国。这些热带硬木质地坚实、木纹美观、色泽光润,适于制成各种精致的家具。当时家具产地以苏州最为著名, 其制作的家具结构合理、经久耐用,形状秀美简洁,雕饰线脚不多,构件断

面细小、多作圆形,榫卯严密坚牢,能与造型和谐统一,油漆能发挥木材本身的纹理和色泽的美丽。直到清代乾隆时广州家具兴起为止,这种明代家具一直是中国家具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