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盛发达的印染业

明代染料作物的种植和染整工艺技术都有所发展。例如,宋应星指出: “凡蓝五种(指茶蓝、蓼蓝、马蓝、吴蓝、苋蓝),皆可为淀”①,并对蓝草的种植、造靛和染色工艺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当时蓝草的种植很广,产量多且质量上乘者首推福建,如文献记载,“近来出产,闯入种山皆茶蓝,其数倍于诸蓝。山中结箬篓,输入舟航”②,“利市四方,谓之福建青”③,“福建而南,蓝甲天下”④。其次如江西赣州,“种蓝作靛,西北大贾岁一至, 泛舟而下,州人颇食其利”⑤,安徽太平府产青靛,“圃人习以为业,贩者多收之”⑥,浙江归安“北乡负廓东出蔬靛”⑦。此外,洪武时,还“置蓝靛所于仪真、六合,种青蓝以供染事”⑧,专门设立了官办的染色原料供应基地。其他如红色、黄色、绿色、黑色等植物染料,就印染工艺而言,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有些品种如染绿的荩草则因新品种的出现而逐渐被淘汰。

明代练染业的中心为芜湖和京口,“浆染尚芜湖”⑨,“红不逮京口, 闽人货丝者,往往染翠红而归织之”⑩。松江练染业也极盛,“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 、洙泾乐业,而染家、踹房、商贾悉从之”①。松江是棉织业非常发达的城市,因此专为染坊染好的棉布进一步整理加工的踹坊也很多。

踹坊用大型踹石踹布砑光,“下置磨光石版为录,取五色布卷木轴上, 上压大石如凹字形者,重可千斤,一人足踏其两端,往来施转运之,则布质

⑤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五《木棉》。

① 宋应星:《天工开物·彰施》。

② 宋应星:《天工开物·彰施》。

③ 《闽大纪》卷一一。

④ 天启《赣州府志》卷三。

⑤ 天启《赣州府志》卷三。

⑥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太平府部》。

⑦ 《湖州府志》卷二九。

⑧ 《明史》卷八二《食货志六》。

⑨ 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

⑩ 王世懋:《闽部疏》。

① 顾公燮:《消夏闲论摘抄》卷中。

紧薄而有光”②。苏州机房林立,练染绸缎的染房亦不在少数。

据《天工开物·彰施》“诸色质料”篇记载,当时已能染制的颜色,共有二十六种,其中有大红,莲红、桃红、银红、木红、紫色,赭黄、鹅黄、金黄、茶褐、大红官绿、豆绿、油绿、天青、葡萄青、蛋青、翠蓝、天蓝、玄色、月白、草白、象牙色、藕褐、包头青、毛青等,《天水冰山录》所记的颜色则有三十四种,而到了清代已可配得七百零四色③。如此丰富的色谱, 当然不难在纺织领域营造出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

② 褚华:《木棉谱》。

③ 陈维稷主编:《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25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