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书的由来、收藏与整理

徽州文书是指宋朝到民国徽州所属六县及与之相毗邻的遂安(今浙江淳安)等县遗存的契约文书。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古称“新安”,从北宋宣和三年(1121)开始正式置徽州,领有歙、休宁、祁门、黟、绩溪、婺源六县,历经元、明、清三代,一直到民国初年,其行政区划基本未变。明清时代,徽州商人遍及海内,“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②。徽州人经济实力的增长也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徽州人文荟萃,名人

辈出,素有“东南邹鲁”之称。从南宋以来,徽州也是刻书、印刷业中心之一。

徽州境内多山,交通不便,“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①。地少人多,民鲜田畴,所以对地权尤为看重,非常注意保存作为地权证明的文书。特别是徽州地区宗族势力很强,非常重视祖先留下的家产,同时把这类文书视为祖先的文化遗产而加以收藏,借以维护家族财产②。且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险阻天成,兵革少到,因此大量的契约文书得以保存下来。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历史文物是注意保护的。在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的重视下,徽州文书得以通过在屯溪设立的古籍书店流传到全国一些大的图书馆、博物馆与科研机构。包括北京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所、上海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此外,徽州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也有

① 本节主要参考周绍泉的《徽州文书的由来、收藏与整理》(载《明代史研究》第 20 号,1992 年日本出版)和《徽州文书的分类》(载《徽州社会科学》,1992 年第 2 期)两篇文章上有关资料。

② 谢肇淛:《五杂俎》卷四。

①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凤宁徽》。

② 鹤见尚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收藏整理徽州千年契约文书》,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 年第 4 期。曲翰章节译自日本《东洋学报》第七十六卷第一、二号。

大量收藏。据初步估计,流传出来的徽州文书大约有十万件以上③,仍然藏于民间的文书更是不可估计。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徽州文书并未得到很好的整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六十年代曾经对其收藏的文书进行编目、编号。进入八十年代,一些收藏徽州文书的单位开始对其收藏的徽州文书进行整理出版。到1996 年底,已经出版的徽州文书资料有以下几种:《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

丛编》第一辑,安徽省博物馆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版。共收明、清两代徽州文书九百五十件。

《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共收宋元土地买卖文契十二件,明代土地买卖文契六百八十五件。

《徽州千年契约文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1 年版。该书为影印本,能显示出原资料形状,分上、下编,各二十卷。上编实收宋、元、明三代散件文书一千八百十一件,簿册五十七部。下编实收清、民国散件文书一千零十件,簿册三十三册。

《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该书所选录的宋、元、明、清文书绝大多数也是徽州文书。

以上已经整理、出版的徽州文书,仅占全部徽州文书的极小一部分。更多的徽州文书还有待于将来去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