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树木遗体——硅化木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权威李春里教授出生于 1904 年 5 月 8 日。年轻时,他抱着科学救国的信念,选择了艰苦的地质学事业。他刻苦地学习,忘我地实践,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汗水洒遍祖国的山川,为我国的地质学事业及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1 年秋天,担任渭北煤田勘探队长的李春里带领队员在陕西耀县七宝村边山岗上,考察三叠系石干峰组的地层剖面。这一天,天高云淡,微风和畅,景色格外宜人,他们用鎯头一边“指点江山”,一边仔细观察,突然看到一个圆东西,与周围的地层很不协调。有人说:“这大概是沉积岩中的结核吧。”李春里没有忙着下结论,而是慢慢蹲下仔细地观察。这圆圆的东西有一圈圈的圆环。他猛然想起二十年前与潘钟祥一起鉴定植物化石时遇到过的硅化木,于是招呼大家说:“我们得仔细刨一刨。”他们用尖头锤在周围刨了又刨,终于露出一段圆柱状的东西,最后挖出了一根长达 1.3 米,直径
40 厘米左右的硅化木。
后来这件标本经我国古植物学权威斯行健教授鉴定,确定为一新种,命名为“李氏台木”,表示赠荣誉给它的发现者——李春里。
那么硅化木是怎样形成的,它又是什么植物变来的呢?
在科学不发达的蒙昧时代,硅化木的形成得不到科学的解释,便出现了许多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和神话。如中南海瀛台的硅化木,被统治者视为封建王朝千秋万代稳如泰山的象征;《本草纲目补遗》中也居然将硅化木视为医治男女相思病的灵丹妙药⋯⋯
硅化木实际上是古老的地质时期中植物茎干的遗体,是一种石化了的木材。它的形成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化学过程。当木材掩埋在地层中,木质部的有机成份不断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置换,久而久之,这些有机成分几乎全部被矿物质取代了,而树木的形态特征却保持原来的面貌,丝毫也不曾改变。即使它的年轮、花纹也是栩栩如生呢!测试分析表明,硅化木主要是由二氧化硅、蛋白石、石英、玉髓及云解石、白云石、黄铁矿、磷灰石等矿物组成, 其主要化学元素为硅、钙、铁,有的具有较高含量的镁和铝,还常含有微量的硫、磷及铬等。
迄今为止,硅化木始见于泥盆纪(距今 4 亿年)。之后各地质时期均有发现,上古生代发育蕨类植物硅化木,中生代主要是裸子植物硅化木,新生代基本为被子植物硅化木,可见硅化木的时代分布,清楚地反映了植物界的演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