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生暮死”的蜉蝣

蜉蝣是一类属于昆虫纲蜉蝣目的昆虫,目前世界上约有二千余种。蜉蝣也是比较古老的昆虫,早在三亿二千万年以前就已经出现。其成虫体态柔弱轻盈,大多四翅淡绿,轻薄透明,纵横翅脉清晰可见,犹如身披轻纱;加之尾部有 2 至 3 条细长的尾丝,因此显得极为美丽,特别惹人喜爱。

蜉蝣的一生要经过卵、稚虫、成虫三个时期。江、河、小溪等广大的水域是蜉蝣的理想“产房”,雌成虫把卵直接产在水中,卵则沉于水底或粘于石块之上。它的稚虫在水中生活,如果不被其他生物吃掉,就会活 1——3 年之久,但是变为成虫飞到空中之后,却活不到一天,往往几个小时就自然死亡,成虫的短命是罕见的,如果有人问:什么昆虫寿命最短,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会说是蜉蝣,因而以“朝生暮死”来形容它的命短。蜉蝣的幼体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大相径庭。幼体虽分头、胸、腹三段,但无明显的翅,腹部中具有适于水中呼吸的气管鳃。因此,在昆虫学上,把这种水生的幼体称为稚虫。稚虫在水中要经过数十次蜕皮,才能发育成熟。成熟的稚虫蜕去旧皮,长出四翅,变成成虫。但这种成虫还只能算做“亚成虫”,因为这种亚成虫还要蜕一次皮才能成为真成虫。昆虫学上把这种成虫期蜕皮的现象叫做原变态。

蜉蝣的科学研究价值是:它是原始无翅昆虫进化到有翅昆虫的重要证据。昆虫学家们认为,有翅昆虫的祖先是原始的无翅昆虫的缨尾目,而缨尾目昆虫腹末端都具有三条分节的长尾丝。在现代有翅昆虫中,只有蜉蝣还保存着这样的尾丝。目前在国内外昆虫分类学家中正形成着一个蜉蝣研究热, 希望从蜉蝣身上探索出昆虫进化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