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广大的干扰素
一、一个有趣的实验
艾萨克斯和林登曼是两位从事病毒间干扰研究的科学家。一次,他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先用流感病毒去感染鸡胚绒毛尿囊膜块,再把受感染的鸡细胞放到培养基里培养几天,然后将另一个鸡胚绒毛尿囊膜块也放到此培养基中去培养。结果令他们十分惊奇:后一个鸡胚绒毛尿囊膜块不再被流感病毒感染了。他们换用许多其它的动物细胞重复这一实验,仍然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不断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他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当病毒感染细胞时,细胞会释放一种神秘的物质来干扰病毒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抵抗和消灭病毒的目的。
这是发生在 1957 年的事情。艾萨克斯和林登曼把上述结果总结成一篇科学论文,发表在著名的英国伦敦皇家协会学报 B 辑第 147 卷上。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把这种神秘的物质称为 Interferon(干扰素)。
二、神通广大的干扰素
干扰素不仅是多种病毒的“克星”,也是许多癌症的“对头”。临床试验表明,干扰素对流感、普通感冒、肝炎、水痘、麻疹等病毒性疾病,以及成骨肉瘤、淋巴瘤、肺癌等都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干扰素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如刺激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溶解活性、刺激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等。更重要的是,由于干扰素是细胞的一种自然产物,因而毒性低, 副作用小。
目前,对于干扰素的抗病毒机理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干扰素的作用是促使细胞产生两种对病毒有害的酶系统。其中之一是磷酸激酶/磷酸酶系统, 它可使一种蛋白质合成起始因子失活,从而阻止病毒自身的蛋白质合成;另一种是特殊的核酸合成酶/核酸酶,它通过特殊核酸的作用对病毒的核糖核酸起迅速的破坏作用。
三、干扰素的大家庭
干扰素的家庭中有许多成员。根据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干扰素主要可分为二类:Ⅰ型和Ⅱ型。Ⅰ型又分α、β、ω三种,Ⅱ型也称为ν干扰素。各种干扰素又有若干不同的形式。但是,它们毕竟是兄弟,具有一些相同的生化特征,如都是常见的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糖蛋白,蛋白质的大部分序列相同,分子都较小等。
干扰素在生物体内分布很广,存在于血浆及各种组织中,甚至动物的胎盘中也发现某些独特的干扰素存在。干扰素是一种可诱导蛋白。已经发现的诱导物有病毒和其它微生物(真菌、细菌和支原体)抗原和其它一些特殊物质。
四、柳暗花明又一村
干扰素的作用如此之大,目前却不能象青霉素那样普及推广。一个原因是干扰素的制作十分困难,不易获得有活性的纯制剂。另一个原因是细胞中干扰素的含量极微。
正当大家对干扰素的大量生产感到束手无策时,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科学家们另辟蹊径,从“大肠杆菌工厂”中生产人的干扰素。目前,这一工作还处于试验阶段。可以说,不久的将来,在临床上广
泛使用干扰素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