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奶牛”

可能你还不会知道蚂蚁也有很多形形色色的“部落联盟”吧?研究蚂蚁的各“部落”以及那些与它共栖的生物是非常引人入胜的。

夏天,在森林里常会见到新堆起来的好象黄沙堆似的“建筑物”,这就是红林蚁的蚁巢。可不要以为这大沙堆里的“居民”都在沉睡,只有为数不多的“警卫”在表面上守护着蚁巢。其实巢内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只热爱劳动的小动物正在过着紧张的生活。

如果在附近白桦树上有蚂蚁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跑动时,就不难发现往上爬的往往是些苗条、消瘦的蚂蚁。而往下爬的却是大腹便便。它们相遇时常常停住脚步,互相碰碰触须,仿佛在握手,并且嘴对嘴地传递了些什么东西。然后又各自反方向跑去。若是跟踪那消瘦的蚂蚁就会和它一起来到那绿叶茂密的蚜虫放牧场。这就是蚂蚁吸吮蚜虫甜汁的地方。

蚂蚁是一种爱吃甜食的动物,因此很乐意和蚜虫共生。蚜虫所分泌的甜汁是植物营养液在酶的作用下所形成而在肠道里还没有来得及消化的液体。每只蚜虫一昼夜能生产相当于自身体重几倍的“蜜露”。蚂蚁一见到蚜虫便急忙凑上去,象挤牛奶似的用触须敲打蚜虫的肚子。蚜虫随即分泌出一小滴“蜜露”来供蚂蚁食用。若附近没有蚂蚁时,“蜜露”只得白白地流在树叶上,使叶子闪出漆一样的光泽。

在冬季蚂蚁会精心地照料蚜虫的虫卵,其关心程度不亚于照看自己的卵子。待等春天刚刚转暖,小蚜虫便出世了。于是蚂蚁便更加忙碌起来。每天要把小蚜虫一个个地叼出洞来,送到新嫩的树叶或小草上去放牧,晚上再从牧场上把它们叼回洞来过夜。而这些小蚜虫也会乖乖地让蚂蚁叼着来回搬运。每当蚂蚁叼着它们时,它们不但纹丝不动,还特意收起小腿,以便蚂蚁搬运。直到气候完全转暖后,蚂蚁才让这些小奶牛独自随意生活。其实“随意”也是相对而言的。奶牛在放牧时总是受到主人警觉的照管和保护。因蚜虫的自卫能力极差,若没有可靠的保镖,则早就成了众多敌手的牺性品了。为了保护蚜虫,蚂蚁会在植物上给自己的奶牛盖造细长的绿色掩体,并在入口处设岗放哨,这些掩体不但能躲避敌害,天气恶劣时还可用以躲避风雨。有时蚂蚁社群之间还会因抢夺蚜虫而双方出动蚂蚁大军进行搏斗。

蚂蚁和蚜虫的这种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互利共栖,其实蚂蚁的“奶牛” 不仅是蚜虫,还包括蛾子的幼虫、介壳虫等许多合作伙伴。

蚂蚁对一种灵活的小甲虫——乞丐虫的好感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似乎达到了不合理的程度。它所以喜欢乞丐虫,因为在乞丐虫的腹部两侧有特殊的皮腺,可产生一种类似醚的分泌物。为了能得到这种分泌物,它几乎可以忘掉世上的一切。每逢遇到这种小甲虫时,它就用触须去敲打乞丐虫两侧皮腺上的一小撮黄色刚毛,顺着刚毛会流出分泌物,一直流到蚂蚁的嘴里。有人认为这种分泌物具有“兴奋”作用,故把蚂蚁比作了酒鬼。现已查明,这种分泌物含有各种维生素和促进发育的重要物质。同时,蚂蚁也让乞丐虫分享自己嗉囊里的东西,以换取这种有益于健康和生长的饮料。

蚂蚁抚爱、照料乞丐虫的幼虫,胜于关心自己的后代。一旦发生险情时, 蚂蚁首先救护的是乞丐虫的幼虫。而居然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小蚂蚁被吃掉。它的这种“好客”竟达到了使人难以理解的程度。生物界就是这样充满

着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