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与立克次氏体

1528 年,当法国军队围攻那不勒斯城接近胜利的时候,斑疹伤寒袭击了三千名士兵,剩下的人只得撤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塞尔维亚战役,斑疹伤寒流行决定了整个战局的进行。斑诊伤寒曾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危害, 仅次于疟疾和鼠疫。人类征服这种病魔的功臣是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1871 年 2 月 9 日,立克次出生于俄亥俄州,父亲是糖果商人。二十世纪初,由于长期从事于微生物的研究他过度劳累,身体每况愈下,便到密苏里作短暂的休养。在此期间,他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落矶山斑点热,该病患者浑身发黑,皮肤出现红色的斑点,眼膜充血,持续高热,10 天左右便停止呼吸。立克次于是放弃休养,全力投入到此病的研究工作中。

他掌握着一个重要线索:落矶山热死者都曾被当地一个峡谷里的木壁虱叮咬过,立克次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亲自到那些风景秀丽却凶险可怖的峡谷里。为了寻找自然界中可能受到感染的壁虱,他替马、牛、兔和灌木丛梳理,然后把收集到的壁虱小心地贴在受实验的的豚鼠裸露皮肤上,豚鼠一个个患上了落矶山热,并全部死去。他找到了传染性壁虱。1906 年,他证明落矶山斑诊伤寒是由壁虱传染的。并分离出致病因子——一种极不寻常的微生物,它不能在配制的营养物质上生长,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呈杆状,比细菌小,比病毒大,似乎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

立克次接着研究由这种生物引起的另一种疾病——斑疹伤寒。他证明了这种生物通过体虱在人群中传播而引起斑疹伤寒。1911 年,正当他对这种生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时,在墨西哥城不幸染上斑疹伤寒而死去。他的不幸去世震动了科学界,人们深深地被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所感动,墨西哥城为他举行了三天的悼念活动。

在立克次逝世五周年的纪念日,即 1916 年,人们把引起斑疹伤寒和落矶山斑点热的微生物命名为立克次氏体,以缅怀他为研究斑疹伤寒所作的贡献。

今天,对立克次氏体研究已相当清楚。它确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类群。对热、干燥、光照、脱水及普通化学剂的抗性均较差,但耐低温。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立克次氏体形成了必须从一宿主传至另一宿主的特殊生活方式。它们主要存在于节肢动物如虱、蜱、螨等的消化道表皮细胞中,然后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和排泄物传染给人和其他动物。有的不致病,有的则酿成严重的疾病,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对于斑疹伤寒的治疗,可采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氯霉素,而不能用磺胺药物治疗。因为磺胺药反而能够促进立克次氏体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