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象征——袋鼠

1 月 26 日是澳大利亚的国庆日,澳大利亚是有袋类动物的故乡,有袋鼠、袋狸和袋熊等。其中大袋鼠已成为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并作为国徽的图案。在澳大利亚,无论是民航飞机上还是高大的建筑物上,都能看到袋鼠的形象。在袋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公路旁还立有画着袋鼠的大牌子,它是警告司机们小心行车,以免与袋鼠相撞。

大袋鼠是袋鼠中最大的一种,雄袋鼠体重近 100 公斤,站起时高度超过

2 米。它在野外主要靠后肢跳跃、奔跑,前肢很少落地,只有吃草时才着地, 所以后肢十分健壮,而前肢退化得又短又细,只有后肢六分之一那么大,后肢力量很大,一蹦就能跃过 2 米高的障碍物或 7 米宽的沟渠。奔跑速度也很

快,每小时可达 20 多公里,最快时可达 50 公里以上,它还有一条粗壮有力

的尾巴,最长可达 1.3 米,末端没有长毛。休息时,尾巴与后肢一起支持身体,鼎足而坐,十分稳当。奔跑时,尾巴翘起,按跳跃的节奏摇动,能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遇到敌害时,除了头部能撞击外,尾巴也是防御和进攻的有力武器。人若不注意被它的尾巴扫着,轻则骨折,重则丧命,不过袋鼠一般是不袭击人类的,除非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时,才会自卫反击。

袋鼠是一类较原始的哺乳属动物,雌袋鼠的腹部有一个皮质的袋子,称为育儿袋,专门用于哺育幼袋鼠。母袋鼠受孕后,只要 39 天的怀孕期就可分娩,每胎只产一仔,但是生下的不能称为幼袋鼠,只能算为胚胎,只有人的小姆指那么大。母袋鼠在分娩前要进行准备工作,它用舌头舔净腹部的育儿袋,将其中的杂物取出,清扫干净,并将从尾巴根部到育儿袋之间肚皮上的一窄条皮毛用舌头舐净,到临产时,母袋鼠就选择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将尾巴向前伸出,静待胚胎出生,胚胎又弱又小,发育很不完全,眼睛未曾睁开,身上也没有毛,简直象一条蠕虫,小家伙落生到母袋鼠尾巴上后,会本能地顺着母袋鼠为它开辟的道路,自己慢慢地爬进育儿袋,摸索到乳头,吸吮乳汁。小袋鼠在育儿袋中至少要生活约 200 天后才开始到袋外活动,一遇到风吹草动又赶快逃回袋中,伸出小脑袋四处张望,非常有趣。等到八个月以后小袋鼠就能脱离母袋鼠独立生活了。而此时母袋鼠早已有第二个胚胎等着降生了,所以它的育儿袋总不闲着。

澳洲所拥有的大袋鼠,在几百年前曾达 3000~4000 万只,如今屡遭杀害,数量已大大减少。袋鼠遭剿杀的原因不仅因为它的肉可吃,皮可制革, 更主要的在于袋鼠的食量相当大,是牛的 3~5 倍。它们啃光草地,破坏庄稼, 每年使农民大受损失。据统计,1950~1960 年间,仅昆士兰州每年出售袋鼠皮就达 45 万张。1972 年政府宣布禁止袋鼠肉出口,可是 79 年又宣布放宽。当然这不致于导致把袋鼠消灭干净,因为它毕竟还是澳大利亚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