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和它的瞄准仪
螳螂一般在六月以后开始出现。它是捕食害虫的能手,食量大,吃害虫多,苍蝇、蝴蝶、蛾子、青虫等都是它的主食,而蝉和蝗虫更是它喜吃的美食。在南美洲,某些种类的螳螂还敢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
螳螂在植物丛中,扁平的头,长长的颈,苗条的身躯,披着浅绿色透明的长翅。前足形状象两条长臂,长着两排锐利的锯齿,后足细长,很不相称。
螳螂的姿态既端庄,又威严。它常常将长臂高举在胸前,仿佛在祈祷。欧洲人叫它“会祈祷”的昆虫。其实,它哪里是在祈祷,而是在摆开阵势, 做捕猎前的准备。当前方有只苍蝇出现时,它立刻转动头,先作瞄准,然后挥动刀钩,迅速扑击。速度之快实在惊人,前后只有 0.05 秒的时间,苍蝇在丝毫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就已经断送了生命。
螳螂为什么有如此准确而敏捷的扑击本领呢?原来螳螂是靠两种器官来传递信号的。一种是复眼,另一种是颈前两侧的几撮感觉毛。螳螂的双眼不会转动,它有两个很大的复眼,是视觉器官,也是特殊的速度计,它把信号传到大脑,使头部对准苍蝇。当螳螂在跟踪苍蝇时,头的转动压缩着一撮感觉毛,毛的弯曲刺激着它颈部的感觉细胞将信号传到大脑,而左右神经感受到的信号差别,正是螳螂头部旋转角度的量度。大脑的神经系统得到两种互有差别的信号后,立即作出决定,双臂应该朝什么方向,用什么速度去袭击。
螳螂为什么不根据一侧复眼的视觉信号去直接袭击,而还要转动头部呢?科学家认为,螳螂捕猎时,不仅要知道苍蝇所在的方向,而且还得掌握它的距离,而距离的察觉,就要用双目视觉作用来完成。只有距离算准了, 才能精确地命中目标。
目前,全世界有 1800 种螳螂,我国有 55 种以上。螳螂是不完全变态虫。所谓不完全变态,是指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而不经过化蛹的阶段。螳螂晚秋产卵,它的卵产在卵鞘内,凝固后的卵鞘形如泡沫塑料,称为“螵蛸”;桑树上的螵蛸——“桑螵蛸”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可治夜尿症。翌年芒种螳螂的卵开始孵化成若虫,所以 6 月螳螂开始出现在大自然当中了。螳螂的若虫与成虫相似,仅翅膀没有发育。到了 8 月。若虫就进入成虫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