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之迷
在美国马里兰州坎布里奇市西面大约 22 公里的海面上,有一个面积仅为
1.3 平方公里的荒岛——詹姆岛。在 1916 年,有人在岛上放生了五、六只鹿, 让它们自由繁衍。到了 1955 年,已有大约 300 只鹿在这岛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可是,在 1958 年的头三个月内,发现 161 只鹿突然暴死,到了 1959 年,
岛上的鹿只剩下 80 只左右了。为何在短短的两年内这个鹿的乐园骤然变得如此萧条凄凉呢?这在当时成为一个谜,因为岛上的食物是充足的,并不存在食物危机。
后来的研究揭开了谜底:导致大批鹿死于非命的“罪魁”是鹿群因超计划生育而骤增的空间压力。根据动物学家对 1960 年死去的鹿进行的组织学解
剖,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就是它们的肾上腺要比 1955 年时所作的解剖结果大许多。肾上腺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是动物生长,繁殖和机体防御能力的调节器。当动物的生活空间变得拥挤,频频受到其它个体的生存压力时,肾上腺就会变大。1958 年 2 月天气特别寒冷,岛上的鹿不能象以往那样在夜间偷渡到大陆上去,更加剧了岛上生活空间的拥挤,最大一鹿群的死亡也正是在这场严寒之后。
由此可见,动物和人一样,需要有一个自己的“势力范围”。一些研究表明,动物之所以要划分领土,是出于控制动物数量密度的需要,“领土划分”能确保动物在其领域中繁殖,并把繁殖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空间不拥挤为限)。使生活环境宽敞而安全。一旦出现天敌,动物还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领地内迅速躲藏起来。除此之外,它还保证只有领土竞争中的“强者” 享有繁殖后代的能力,从而提高了物种的品质。有关动物“领土划分”现象的研究表明,动物之间往往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暗示着一定的意义。现已知道,动物界至少存在着四种距离:“逃避”距离、“危急”距离、“亲密” 距离和“社交”距离。前两者多半发生在不同种动物之间,而后两者通常是在同种个体之间。
“逃避”距离:是指野生动物允许人或天敌靠近的最大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它便逃走了。
“危急”距离:系指环绕动物四周的一个环状带。如果入侵者在其外, 动物就逃走,如果入侵者一旦越进“危急”区,动物可能会不顾一切地与之进行殊死拼斗。
“亲密”距离:用于描述同种动物之间友谊的亲密程度,其长短多半取决于动物在“王国”中的地位。一般说来,地位高的动物之间的“亲密”距离要比它们的属下长。
“社交”距离:结群动物一定要生死与共,如果一只结群的动物脱离了集体,它就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快死去。“社交”距离是指动物与其群体保持联系所必须的距离,它同时反映了群体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果一只动物超越了某个距离限度,它就明显地感到焦虑不安。因此,“社交” 距离是弥漫于动物群体四周看不见的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