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之谜

七、八月间,每当夜幕降临,屋子里点上油灯,汽灯或电灯之后,常常有三五成群的小青虫、甲虫和蛾子等飞进屋来,围着灯光团团打转,直到碰死、热死,或者烧死为止。

如果灯光熄灭了,这些小昆虫就会很快飞散。可是,当灯光重新亮时, 成群的昆虫又会从四面八方再度飞来。“飞蛾扑火”是人们对无知者和愚蠢人的一种嘲笑。

昆虫真的愿意去送死吗?扑火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不同种类的昆虫是用不同方法来辨认方向的。有些昆虫依靠食物,依靠同类个体的气味,或依靠温度高低、湿度大小来确定活动方向的。而有些昆虫生有很强的趋光性, 在夜间飞行时利用光线来辨认方向。

过去,人们只认为有些昆虫特别喜欢光亮,“飞蛾扑火”正是昆虫无知的趋光性。昆虫几乎都看不见红色光线,而对紫外光线的反应特别灵敏,人们利用飞蛾的这种物性,在田野里悬挂起一盏紫外光灯,灯下放置水盆或“陷阱”,让飞蛾在绕灯打转时跌进去,从而诱杀它们。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他们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 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

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 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于是只能绕着灯光打转转,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死去。

对于运动的觉察对昆虫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昆虫复眼的构造看来更适合于侦察运动,而不是觉察物像。因为复眼是由多数独立的感觉单位组成的, 运动是作为一种刺激源而察觉到的,刺激可以通过复眼,使一系列的小眼活化起来,但急速的运动很可能察觉不到,因为感觉单位从刺激中恢复过来需要时间。而不同种从刺激中间恢复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视力上的差别。所以,一个昆虫个体能否觉察到这些与光有关的环境信息, 依赖于它所具有的感受器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