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迁徙的冠军

根据基尼斯世界记录记载,候鸟迁徙的最长距离是北极燕鸥所创的22530.2 公里。1955 年 7 月 5 日,在前苏联白海海岸的堪达拉克夏季禁猎区,

一只系着标志带的北极燕鸥起飞,次年 5 月 16 日在西澳大利亚的法拉明多南

面 12.87 公里的海面上被渔民逮住。

这种研究鸟类迁徙的方法称为环志法,运用这一方法,科学家们已经基本搞清了北极燕鸥的迁徙路径。原来,北极燕鸥在北极带营巢繁殖,秋季开始南迁,它们南迁的主要路径有两条,一是沿着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 另一条是沿着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它们穿过南大洋的西风系,来到非洲南部和南美水域。在那里,北极燕鸥有相当丰富的食物,其中包括磷虾及众多的浮游生物,它们聚集在冰缘,进行换羽,并养肥身体,等待来年再飞回它们北极的老家。

鸟类迁徙是自然界中最引人注目的生物学现象之一,世界上每年有几十亿只候鸟在秋季离开它们的繁殖地迁往更为适宜的越冬地。有关鸟类迁徙的原因,至今尚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一般来说,可以从生态、生理、历史等因素来考虑。从生态角度讲,鸟类迁徙的原因是环境压力所迫,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因为北方的夏天花草繁茂,昆虫繁生,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且光照时间长,使鸟类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育雏活动,有利于雏鸟的存活和生长,因而为鸟类提供了最适宜的繁殖地。但到了冬天,北方是一片冰天雪地,食物贫乏,气候恶劣,除一些善于抵御寒冷气候的留鸟继续在北方生活外,大部分鸟类不得不离开它们的繁殖地,到南方越冬。而南方的夏天有时炎热干燥,有时季风多雨,又不适宜一些鸟类进行营巢等繁殖活动,另外如果所有鸟类都在南方繁殖,势必造成南方有限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北方丰富资源的闲置,所以到了春天,候鸟又鼓起勇气,经过长途跋涉,回到它们的故乡,繁衍后代。这种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每年反复不断的发生,久而久之,这种后天的获得性(回归的要求)就被保存在遗传记忆中,成为鸟类的本能。

北极燕鸥隶属于鸻形目鸥科燕鸥属,是一种海洋鸟类。研究表明,由于海鸟栖居条件(包括气候、水文状况、食物保证等)季节变化的差异,海鸟的迁徙范围随纬度的增高而扩大。北极燕鸥繁殖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秋季需要迁往栖居条件与繁殖地较类似的南极地区越冬,这可能就是北极燕鸥能够成为候鸟迁徙距离冠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