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和夏娃的感叹
1982 年 12 月 1 日,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在美国犹他
州盐湖城获得成功。医生把 61 岁的克拉克的失去功能的心脏摘除,换上了一
个永久性的装置,克拉克依靠人工心脏活了 113 天,1983 年 3 月 23 日,他终于因肾功能衰竭而去世。
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人们期望能以机械装置代替因事故或疾病而失去功能的人体器官,美国科学家的成功使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现在除脑、胃、肠和生殖器外几乎所有的内脏器官都成为研究对象。然而人们最重视的还是对心脏的研究,其最终目的是把人造心脏植入患者体内,使患者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
人工心脏的研究始于 1957 年,直至 70 年代中期,一种称为气动隔膜型血泵的设计才为大多数人工心脏的研究机构所采纳,并应用于动物实验。到70 年代末,植入气动隔膜型人工心脏的实验动物已能活 8 个月,80 年代初, 实验动物的存活期又进一步达到了接近一年的水平。
由于人工心脏植入后,空气驱动管道使患者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所以目前把人工心脏研究的重点转到全置入型装置的研究,同时开展了利用人工心脏短期支持的临床试验,即先将人工心脏植入患者身体中,取代已失去功能的心脏,然后等待有异体心脏时,再将异体心脏移植入患者体内。1985 年起,全世界先后进行了数十例这种手术,不少患者因而恢复健康。
1988 年,美国又进一步开展了为期五年的植入型人工心脏的研制计划, 将原来的气压驱动改为电液驱动,即以电动机和叶轮泵将电能转化为工作液的液压能,并以液压能代替原来的气压驱动血泵中的隔膜。同时,由于利用感应方式将电能经过完整的皮肤传入体内的技术已较成熟,因此全植入型人工心脏的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
尽管人工器官具有器官移植所没有的许多优点,但要制成与人体器官功能完全相同的、能长期原位植入人体的人工器官,目前仍存在许多需要克服的难题。随着现代高分子化学、电子学、微电子学以及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等生物技术的发展,研制出比较接近于真正器官的人体器官也是前景乐观的。届时,亚当和夏娃也要感叹科学家们的杰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