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中的生物之谜
1979 年 3 月,在一次举世瞩目的太平洋洋底探险中,美国科学家意外地
发现,在深达 2000 米左右、暗无天日的洋底火山口周围,竟然生活着许多稀奇古怪的蠕虫、贝类、蟹类及其它动物。这一发现摇撼了“光合食物链”的理论宝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在生态学上,食物链是指生物群落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由于摄食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例如,蚜虫食小麦,瓢虫食蚜虫,山雀食瓢虫,老鹰吃掉山雀,形成一种包括几个环节的食物链。经典的“光合食物链”认为,陆地和海洋中的无数生物,归根到底都是依靠太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而生存。然而在太平洋的深海底部,阳光不能到达,是理论上的生物禁区,却出现如此生机勃勃的生物群落,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是什么呢?
经过科学家们的艰苦探索,这些海底生物的生存之迷被揭开了。原来, 这里存在着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在洋底火山口喷出的热水中含有大量硫化氢,而深海底有一种细菌,它能使硫化氢的硫磺离子氧化而合成为有机物, 贝类和环形动物就是依靠摄食这种有机物为生的。所以它们不是靠阳光,而是靠地球内部的热量而生活。有人认为,它们才是真正的“星球生物”。这一发现为证实太阳系外的星球可能存在“生物”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也为人类寻找外星人增强了信心。
除了上述的简单食物链以外,海底动物似乎也有其他求生手段。例如有一种巨型的有须动物,它没有嘴巴,也没有消化器官与肛门,那么它又是怎样摄取营养及排泄的呢?最近的研究表明,它的体腔内存在一种名叫神经营养的大型器官,有须动物依靠触手把无机物摄入神经营养器官中进行消化。在这种神经营养器官中还共生着上述能使硫化氢发生氧化的细菌,它依靠吸收神经营养细胞的排泄物为生。这种没有正式的消化系统而又与其它生物共生的动物,就是过去一直未知的“无机营养型”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