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如何越冬
北方,天气变冷时,候鸟飞往南方,熊钻进树洞开始冬眠,人类则穿上厚厚的羽绒大衣,而树蛙、癞蛤蟆等两栖动物是怎样越冬的呢?
你可能想不到,树蛙在冬季被冻成了一块硬邦邦的“石头”,但它并没有死,相反,这正是它与寒冷作斗争的法宝,树蛙既不能南迁,又无法冬眠, 身上也长不出丰厚的羽毛来御寒,因而面对冰天雪地,它干脆“将计就计, 冻成冰砣”。
树蛙冻结成的姿势很有意思,浑身蜷缩,象是在弯腰摸自己的脚趾。其实,它这是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在冰天雪地里少暴露一些。此时,它的血液已从四肢和心脏附近退出,心脏也停止了跳动,连血液也冰成了固体。
到了春天,树蛙身上的冰开始融化,血液慢慢流动起来,心脏也开始跳动。忽然,有一天,树蛙仿佛是大梦初醒,伸了个懒腰,眨了眨眼睛,跳走了。
科学家认为,树蛙之所以没被冻死,关键的问题在于冰只在它们细胞的外面形成,否则,如果动物的细胞液冻成了冰,则任何动物都别想再活下去。细胞外面的水结成冰后,能使剩下的液体浓度变得更高,而细胞内部的液体浓度相对较低,根据渗透压原理,水总是渗过细胞膜从浓度低的一边流向高的一边,因而纯净的水就从细胞内流出来,使细胞变得干了。细胞内剩余的液体由于浓度更高,其冰点变得更低,这就使细胞更不容易结冰。
癞蛤蟆学名是蟾蜍,它冬季群集于河底泥沙中过冬。过去一般认为,癞蛤蟆在河底的冬眠是一种不食不动的昏睡状态,而新近日本学者的研究表明,冬眠中的癞蛤蟆仍在活动。他们测定了冬眠时癞蛤蟆血液中的激素含量, 意外地发现包括甲状腺素在内的好几种激素都在增加。由于甲状腺素有提高代谢水平的作用,推测冬眠中的癞蛤蟆的代谢不是很微弱,而是相当高的。
事实上,每当 1 月份夜间气候变暖时,冬眠中的癞蛤蟆会钻出冬眠洞, 慢慢向水池附近爬去,只有气候寒冷时才返回冬眠洞。
蛤蟆越冬更多地采用的是癞蛤蟆的“策略”,象树蛙那样冻成冰砣的属于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