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故园的麋鹿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鹿,它体长 2 米,肩高 1 米多,体重有 200 多公斤。雄鹿有角,但和其它鹿的角不同,在角干上没有向前伸出的眉叉, 它的角干在离头顶一小段后分为前后两支,然后再分出小支。因为它角似鹿非一般的鹿;颈下长有长毛似骆驼并非骆蛇,尾比一般鹿都长,尾端还有长的丛毛似驴又非驴;蹄比一般的鹿宽大且能分开似牛又非牛,故又称“四不像”。

野生的麋鹿至少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灭绝了。到清朝时只剩下北京城南的南海子皇家猎苑中还放养有 100 多头。1865 年秋,这种从未经过科学记载的珍兽被法国传教士戴维隔墙发现了,翌年他通过守卫人员以 20 两纹银换得了两张鹿皮和两个头骨,专程运到法国巴黎的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经鉴定确系一新属新种,定名为麋鹿,从此引起了欧洲各国动物学界的兴趣。以后十多年内,欧洲许多动物园通过英、法、德、比等国驻清使节和教会人士,用明购暗索种种手段陆续从南海子猎苑搞到几十只麋鹿,运送回国展览。从此中国的“四不像”名扬四海。1894 年永定河决口,洪水冲破了皇家猎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都成为灾民充饥之物,幸存的仅 20 多头。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猎苑里的麋鹿又遭捕杀抢劫一空。据说还剩一对,养在一处王府里,以后转送“万牲园”,也死掉了。从此,中国特产动物四不像,在国内完全消失了。

各国动物园里饲养的麋鹿,都因麋园太小而相继夭折。这时英国有一位贝福公爵,素爱养动物,他花大价钱把当时欧洲各家动物园里仅存的 18 只麋鹿全部买回,养在英国鸟邦寺庄园内。这群麋鹿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幸运地保存下来且逐渐增多。到 1948 已增至 255 头,并开始陆续向全世界各大动物园交换或出售,使这珍奇动物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也返回到了我国的动物园。 1985 年 8 月和 1986 年 10 月,在中英两国有关方面的配合下,鸟邦寺庄

园的麋鹿共 38 头分两批重返家园,在北京郊区南海子安家落户。并在江苏省建立了江苏省大丰麋鹿保护区,将重返故乡的麋鹿野生放养。现该保护区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麋鹿生态体系,每年春季一头头活泼可爱的幼仔隐蔽在深草丛中,它们的“母亲”在那里哺育着后代,并正以惊人的繁殖速度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