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存、求维持和求成长

为了打开此话题,让我们看一看包含在经营自身过程中的另一观念。当我们不论在家庭里、在办公室,或在何处,可以说是在求生存、求维持和求成长。这是什么含意呢?

求生存意指当事情不顺利时,仍然使你保持向上挣扎,避免崩溃。虽然它看似最低水准的功能,但却是任何人都承认这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好地步了。

以此观点来看,检视你的求生存经验将是很有用的。(你可将它们记在脑海里,或随手摘记,或如前所建议般,记录在一本簿子里。)试举出四、五件你努力挣扎的情境。然后,在每个例子里留意你当时的感受如何?什么力量促使你向上挣扎?一旦那段时期过去,它带给你什么影响?你有无任何改变?它又带给你周围的人什么改变?

从上述练习中,你可能会有所发现:当你为求生存而挣扎时,外界给予支持的重要性。有些人寻求镇静剂的支持,那可能是最直接的,但是实际上它们是无法提供任何正面功能的(酒精类也一样)。较有益处的——虽然较

难获得——是旁人的支持,不论是个人或群体。不仅因为这种支持能助你度过黑夜,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逐渐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从而促使你进入到成长阶段。

接着考虑成长阶段,如前所述,我们建议你思考三、四个亲身经历,当你寻求发展时,你与旁人的感受分别如何?

有些成长事件会与某些求生存的插曲相同;这正是因为往往危机就是机会,求生存往往导致求发展,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成长均来自危机;然而, 这两者之间却关系密切。为何如此呢?

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何谓成长?此处我们对发展的建议与一般的定义稍有不同,根据字典上的定义,所谓成长是指:

·发挥潜能。

·更上一层楼。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它可以是一种新的技巧、新的观察事物的态度,或是新的感受、新的管理模式。以上种种,最重要还是在一个新字。成长不仅仅是增长一点知识和技能,还是一种新的,与原先不同的状态或功能。

是否成长的定义和特质完全改变了?可想而知,并不!成长的改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好的、有益的,或是方向正确的。因此,如果你瞧瞧你所列出的事件,以及它们对你的影响,你几乎可以得到正面的结果。当然,只有你能判断某一结果是好是坏,而且该结果决定于所有事情,包括你自身、你的工作、你的家、你的处事方式、你的个性、所有你生活当中发生过的事件等等。

我们来检视一下为何成长与危机的关系是那么密切。当事情开始不顺利时,我们感到惊讶。这时只有面对现实,重新调整过去不再有效的思考方式。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穆萨·穆罕默德在一家工程公司干得很成功,42 岁就担任首席设计工程师的助手,上司在两个月后即将退休,他有自信继任该职位。因此当人家告诉他“这个职位决定外调,为的是要引进一些新观念。”他是多么震惊。

所以穆萨对于他的公司、他的工作、他自身的观点突然不再适用。对此他能有什么反应?显然地,他会很难堪、很生气(他可骂一句“种族歧视”) 等等。实际上,通常对危机的反应是不信任,紧接着是气愤。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去面对、去认识,并继续前进;而非一味地停留在负面的反应上。

此时,支持者成为不可缺少,假设穆萨在这上面是幸运的。他有个好友, 不仅支持传统观,也愿冒险给穆萨反馈,所以经过开始一小段倾听之后,他建议穆萨或许他已陷入泥坑中,他有时拒绝考虑新观念、轻视新想法等等。

起初穆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老朋友或多或少指责他!然而,在内心深处他承认那些话是有许多事实。渐渐地,再度经由朋友、家人,以及新上司的支持,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到必须发展一套面对新局面的新态度。然后他开始寻求新的思考方法,并且还发生兴趣。三年后,他对工作的态度完全改变了,并且他不论在原来或其它公司都可得到更高的职位。

这个例子中,首先是震惊与危机,很快地促进了成长。起初的不相信、生气、惊慌、痛苦、悲伤等等都可转化为成长的激素,尤其是如果我们有一群支持者的话。反之,若持相反态度的话,将或多或少导致永久的气愤、沮丧与自暴自弃。

打击与成长之间的另一个关联,在于当我们需求一个新世界时,我们正在向过去的某一重要部分告别;即使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这种改变是好的, 但是要告别一个珍爱的观念、价值、野心、关系、人物、工作、地点,或其它任何什么的都是很困难。往往在这阶段里,我们会有怀疑、罪恶感或未把握最好时机的感受。举个实例来说:

卡文先生的长女珍妮现年 18 岁,最近离家到洛杉矶工作。她离家得很恰当,没有怨恨、拒绝,而且事事都自然地成长,她独立了。卡文先生不再是一个未独立的小女孩的父亲。然而,有时他觉得惋惜,并且怀疑自己是否未尽责任,茫然地看着家中的照片度日。

所以即使成长来得那么自然,甚至是好的开始,有时也是一种打击。 我们来看看在何种情况下会维持现况。最明显的例子是生理上的维持现

状。假如你生理上仍觉得舒适,那么你的心理也不至于受打击。

合适的更一般化语意是什么?韦氏字典所给予的定义是“在最恰当的情况之中”“准备妥当以担当责任”。故维持可视为成长的先修班,备妥要更新的准备,注视事态的发展。在生理上维持良好的状况,建立好一个支持网络,同时也需要一些技巧(例如观察、反应、自我认识)当你要将危机转化为成长时,这些技巧都是需要的。

所以维持现状比求生存更进一步,但比起成长来,它是颇为稳定的。这儿有个危机,你可能自满于稳定、维持现状,而逃避成长的挑战。保持最佳状态应该是准备妥当迎接任何挑战。

将保持最佳状况置于求生存与成长之间有其另一层意义存在,可使人从两者的冲击中恢复过来。所以,再度地,我们提出“皆”而非“或”的概念。求生存是基本的,但你迟早要推进到成长阶段。如果你想有所作为,保持最佳状况是很重要的。成长是好的,但是如果你没有准备妥当,将可能产生发狂似的改变。

让我们来谈谈求生存、保持最佳状态、求发展,所应注意的事项:

·健康:良好的身体与心理。

·熟练:心理上的、技术上的、社会性的、艺术性的。

·行动:把事情做完、做好。

·认知:自我认识、自我接纳。

当然,这四者之间也有关联;如果你想要有熟练的技巧,或想把事情做好,你就必须有健康的身心;同样地,做好事情必须有熟练的技巧与动机。而且你的技艺是建立在你的自我认知之上的。

健康、技巧、认知若不付诸行动,终归徒然,你可说那是你才能的浪费。所以对一个新时代的管理者而言,底线是自我负责。我们能够以一名管理者的经验来说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

数月前,玛莉要求晋升。不幸地,她在面谈时遇到“男性沙文主义”的上司,并表示不信任她。她原本很有希望得到这职位的。玛莉开始变得慌乱, 尔后的交谈也变得更糟,结果她自认为自己不擅长谈判交涉。

她的上司再度考虑到她,她具有许多这新职务所需的条件与特质,然而她的负面自我认知(即不擅于交涉)仍被考虑在内。结果她觉得没有自信, 她希望表现得更好些而无法克服结结巴巴,她无法表现出她有能力担任这项工作。

这是很常见的缺乏技巧的个案(在处理不合理的敌对或批评)导致负面

的自我认识,反过来更缺乏技巧,恶性循环。自我认知很重要,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讨论。

现在让我们再度看看玛莉的个案——特别是第二次晤谈时,我们可抽离出几个要点:

·她自认为不善于晤谈。

·她缺乏自信。

·她没有意志力克服以上两点:换句话说,她无法正确地表现她自己。在这里强调意志力有三个内容:

·想法:你的思想、观念、理论、信仰、价值、感觉。

·感情:你的情绪、感受。

  • 意志:你的意向、动机、感受。表一、

内在的过程

不过三者主要在决定我们的行为。在玛莉的个案里,她的负面想法使她没有自信,并且这两者之间互相牵制,以致她想做好事情的欲望被抑制了。结果她无法如期自我管理。

为了管理你自己,你必须能够掌握你的思想、感受与意志。这是相当重要的。

至此,我们已看到自我管理的四方面(健康、技巧、行动、认知),以及三个内含过程(思想、感受、意志)。

我们将它综合概要作成上表,它是取自最近有关有效管理法的特质的研究。此表显示了如果你想有效地管理自己与他人所需具备的特质。它是本章中最基本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