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战士的盾

厚厚的皮肤是造物主赐予的恩惠。 无法忍受热的,就离开烹饪的地点。

——康拉德·艾德诺/二次大战后德国之父

——哈里·杜鲁门/美国第三十三任总统

问题:对于批评,你会有什么反应?

——“是游戏的一部分。对新尝试而言,总会遭遇到强烈风暴,因为必会有那些对这尝试感到威胁或误解的人。”

——“一想到可能会遭到批评,就不想去做了。”

任何一种新尝试都可能构成威胁,因为它的被实行意味着向既存的规则、阶级或预设挑战。史托拉·维因斯基的芭蕾舞剧“春之祭”首次公演便受到严厉的批评;开卜勒违背柏拉图的圆形学说,改以椭圆形轨道解释天体运行的奥妙,最初备受世人诋毁;初期电脑开发者在 1970 年想把研究成果卖给某大规模公司时,却惨遭奚落冷笑。对这种种无知或可笑的反动,教育家洛伊·普立兹会幽默地做了趣味的讥讽:真正喜好变化的,大概只有尿湿的婴儿。

事实上,对任何新产物保持某种程度的否定姿态,是有益于现实的态度, 因为大部分的新构想都可能流于无聊,或者由于能力不足,而徒然耗费时间和金钱、精力等,况且,假使所有的人都不顾一切从事或支持新创造的话, 世界恐怕早就乱成一团糟了。

1951 年的英国电影《穿白西装的男人》就反映出一个生动的例子。这部戏是由亚雷克·基纳斯饰演主角,扮演一位发明永不断裂也毋须洗涤的高分子化学纤维的化学家——夕多。各位难道不认为这项发明对人类而言真是莫大的恩惠吗?但纺织厂的老板却不高兴,因为人造纤维的价格将从此跌落千丈,且万劫不复;工人们则大为恐慌,因为他们将因此而失业,成为流落街头的无业游民。夕多知道他们的反应,但仍不打算就此放弃,他便向自己的同事谈论此事。

夕多:我很想透过传播媒体向大众宣布我的发明。

同事:(读夕多准备好的发表文词)“绝对不断裂、不损毁,不肮脏?” 夕多:对,正是如此。

同事:你想经济部门会答应你的申请? 夕多:是啊。

同事:你一点也不懂得群众的心理和需要吗?永远不会变钝的剃刀、如一滴油就可以跑千里的汽车,这样市场的供需能够平衡吗?

夕多:请不要混为一谈。

同事:永不损毁的东西,只须制造一次就永远没有机会再造。在有工作可做的半年内或许还相安无事,但半年后呢?全国的纺织工厂都必须歇业, 工人被迫失业,这些问题不能不解决吧?!

结果,所有纺织厂的老板和工人一起出动追赶夕多,想强制他销毁该项发明。当他们最后好不容易把夕多追赶得走投无路时,令人惊异的事实发生了。夕多身上那件以自创纤维制做的白西装竟然破裂了,原来并非永远不会损毁的质料,至此,所有不安和疑惧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迹。

我们真正想要强调的是,的确有很多人想破坏你的计划,你很可能会听到如下的反对声浪:

“太急进了。” “违反基本方针。” “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保证会成功吗?” “在法律上不安全。” “未免太唱高调了!” “根本无法商品化。” “有足够的时间吗?”

有时这些反对意见可能是对的,你的计划或许并不成熟。事实上我们从他人身上所能得到的最大好处,便是获得正确的批评。但一般性的批评往往基于破坏,批评者因感受到某种威胁而本能地反击或蓄意破坏,这类批评通常是不加选择对象的,谁威胁到他,他就批评谁。这是各位在面对批评时不能不注意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