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结怨要不得

当罗斯福在白宫的时候,他曾说,如果每天有 3/4 的时候是对的话,那将会到达他处事的最高标准了。

如果这最高的标准,是 20 世纪一位受人注意的人希望,那你我又怎么办呢?

若你确定,在你一整天 1/2 的时候是对的,你就可以去华尔街,一天赚好多钱,买洋房,娶舞女了。

假如你无法确定,你 1/2 的时候是对的话,那你凭啥去责备别人的错误呢?

你可以用许多法子,去告诉一个人所犯的错误,但是你以为他会感激你吗?那你就错了!因为你已经伤了一个人该有的自尊,所以他不但不改变他的想法,甚至还会向你反击。

你千万别这样说:“你若不承认自己的错,我就会证明给你看。”你这话将会产生这样的含意:“我比你懂得多,我要用事实来抓出你的错误。”这等于是一种挑战,会引来对方的反感,而准备接受你的挑战。即使你

用最温婉的言辞,要改变别人的想法,那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处在那种极尴尬的情形下,你何以不阻止你的冲动呢?

如果你要去纠正别人的错误,就不该直接地表明,而应该用非常巧妙的

方法,才不会令对方生气。就像吉士爵士向他儿子所说的:“我们比别人聪明,可是你却不能告诉别人,你比他们聪明。”人们的观念,是不断地在改变的,或许 20 年前我认为对的,现在看来又好像不对。因为当我研读爱因斯

坦理论时,我也开始有些怀疑了。若再过 20 年的话,可能我将不相信自己在这本书上,所记下的东西。以至于我现在对任何事情,都不再像从前那样, 很肯定地下评语。

苏格拉底曾告诉他的学生说:“我所了解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我不希望比苏格拉底聪明,于是我就尽量不告诉人们,他们所犯的错误。因为那将对我有好处的。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你若要指正他,用另一种口气来说, 似乎会较好一点:“好吧,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可是我却有另一种看法。当然啦!或许不对,因为我也常把事情弄错。如果我真的错了,还请你帮我改正过来⋯⋯现在让我们找找看,究竟是哪里出错!”如此一来,相信不管是谁,决不会指你所说的话。有一次,我去拜访史蒂文生,他正在做一项实验,我问他那项实验,是作哪一方面的求证?他回答说:“一个科学家,永远不要求证些什么,而只要尽心去搜寻它的真相。”

你希望自己的思想科学化,是吗?是的,除了自己外,没有任何人能阻止。

如果你认为自己,时常会做错事,若你有这种想法,那就永远不可能遇到麻烦的事,也不需跟别人争论。

让别人受到你的影响,会使对方承认他自己的错误。如果你知道,有个人犯了错误,你坦率地告诉他,你可知将会发生何等后果?S 君是一位律师, 最近在最高法院辩护一件案子,这桩案件牵连到一笔巨款,及一项法律问题。

在辩护过程中,一位法官向 S 君说:“海军法的申诉期限为 6 年,对吗?” S 君在短暂间沉默地注视法官,然后就说:“法官阁下,海军法中并无这项条文。”事后他说:“S 君在说出这句话后,整个法庭刹时静寂无声,屋子内的温度,一下子降到极点。我相信我有法律的根

据,而且我也知道那次讲话比以前都重要。可是我却无法说服那位法官, 我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有一些成见感,很多人不愿意去改变他的意志。 所以在指出别人错误之时,你该把鲁宾逊教授所写的一段文章来读一

遍。

他是这样子写道:“我们在毫无抗拒的情况下,常会改变自己的意志。但是,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所犯的错误时,我们多少会有些恼怒。我们很少去注意一种意念的养成,可是当有人想擦去那份意念时,这份意念会突然变得固执起来。这并非我们对这份意念有强烈的偏好,而是我们自尊心受损了。 “我们”两字在人际间的关系,是个很重要的措辞,若能恰当地运用这

二字,是属于智慧的起点。

我们不只反对有人指责我们的错误,更不愿有人指正我们的任何错误。对一桩我们认为“对”的事,会高兴地持续下去。如果有人对我们起了某种怀疑,必会激起一股反感,而运用各种方法来辩护。有一次,我请了一个室内设计装置的人,替我配置一套窗帘,等到他把帐单送来一看,把我吓了一大跳。几天后,有位朋友来我家,问到那套窗帘的价码,却大喊道:“什么⋯⋯?怎么那样贵啊!该不会你受了人家的骗吧!”

没错,是很贵,但人们就是不愿意听到真话。所以,我竭力地为自己辩护。

第二天,另外有一个朋友来我家里,对那套窗帘,相当地赞赏,并希望亦拥有同样的窗帘。我听到这话后,跟昨天的反应完全不一样。我说:“说真的,我这套窗帘,价钱太高了,我有点后悔。”当我们有错误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对方能给我们有承认的机会,我们非常感激的,而极自然地承认了。如果别人把不符事实的话,硬要我们去承认,那真是无法接受下来的。舆论家“格利雷”,跟林肯政见不合,他认为可以用嘲笑、谩骂的争辩方法,可以让林肯接受他的意见,能使对方屈服。他连续不断地毁击,在林肯被刺的那晚,他还写了一篇十分尖刻的文章,嘲弄林肯, 这些攻击,能使林肯屈服吗?那你就错了,永远不可能屈服的。当弗兰克林还是一个经常犯错的年轻人时,一天,有一位老教父,把他结实地训了一顿。这位教友告诉弗兰克林说:“你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人⋯⋯你攻击与意见不合的人。将没有人理会你的意见。你的朋友认为你不在时,他们会更快乐。你知道的太多了。所以再也不会有人,告诉你任何事⋯⋯其实,你除了目前极有限的知识外,也不会懂得多的哪!

我知道,弗兰克林之所以能成功,都要归功于那位老教友尖锐有力的教训。那时弗兰克林,深深了解,如不痛改前非,将会遭到社会、朋友的唾弃。于是就把自己过去错误的人生观,完全改了过来。弗兰克林曾说:“我替自己订了一项规定,别让自己在意念上,与别人有不相符的地方,我不坚持自己的见解,凡是含有肯定的字句,我就以‘我推论’,‘我想像’⋯⋯等话来替代。”当别人指出我的错误时,我不马上向对方反驳,而作婉转的回答⋯⋯ 在有一种情形下,他所说的情况是对的,但现在或许有若干不同之处。不久, 就会感到我态度改变而获得的益处⋯⋯我参与任何一处谈话的时候,就感到更融洽愉快。

我谦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很快地,他们就采纳,很少有人不同意。当人们指出我的错误时,我并不生气,若我“对”的话,我更容易劝阻他们, 改换他们的错误,接受我的见解。类似同样的情形,起初我尝试时,“自我” 一趋向反抗,后来便自然地养成习惯了。从过去 50 年至今,或许没有人听过我说出一句武断的话。也由于这种习惯的养成,使我每次提出一项建议时, 得到别人热烈的赞成。若把弗兰克林的方法,用在商业上将怎样呢?我例举两个例子:玛霍尼,是专售煤油业所需设备的商人。有一天,一位住在长岛的老主顾,向他订购一批货。那批货的制造图样已呈请核准,并已在制造了。可是却忽然发生一件不幸的事。

这位买主跟他朋友提到此事,那些朋友说了许多的见解和主意,他听朋友说后,顿时觉得烦燥起来。于是这买主立即告诉玛霍尼,他说拒绝接受那批机件设备。

玛霍尼说:“当我仔细地查看,发现错并不在我们⋯⋯我知道这是因为他及他的朋友,不了解这批机件的过程。但若我直接地说出来,将对这项业务的进展,构成伤害。所以我去找他⋯⋯我才进他办公室,他马上自椅子上站起来,指着我声色俱厉,好像要打架一样。他说:‘现在你打算怎么做?’ 我平心静气地说:‘你出的钱,当然要依你的意思去制造货物。若你认为你没说错,那么请你给我一张图样⋯⋯即使因这项工作,我们已花了 2000 元。

但我情愿再花 2000 千元,重新开始做。不过我先把话讲清楚,如果我们照你

现在给我的图样制造,以后有任何错误的话,那么我们不负任何责任,而由你来负责任。可是若依我们的计划制造,出错的话,那我们将全权负责。’”

他听完了,这股怒气渐渐缓和下来,于是他说:“好吧!按你的计划进行,如果出什么差错,只希望老天帮助你了。”结果,我们做对了,他又再向我们订购两批货。

当那位主顾辱骂我时,几乎要朝我挥拳,指责我不懂自己的业务时,我尽力地克制自己,不跟对方争论。这要有相当大的自制力,但是我却做到了, 那是值得的。

在那时,假如我指出他的错误,争论就会因此而爆发,说不定还会闹进法院。这不但使双方关系恶化,及经济上的耗损,并且也失去一位大主顾。我由此深深感到,若坦率地指责别人的错误,那是最不智的。

下一个例子,我们随时可能会遇到!情形是这样的:推销员“克劳雷”, 这些年来。不停地挑剔木材检查员的错误,他虽然常在争辩中获胜,可是就是没得过一些好处。由于喜欢争辩,使克劳雷的两家木厂,损失了不少钱。后来他到我的讲习班求教。决定不再好争辩,改变他的处事法⋯⋯结果呢? 这是他所提出的报告:

有一天,一个愤怒的客户打电话来,说我们送去工厂的木材,完全不符用。他的工厂已停止卸货,并要求我们,即刻把那些货运走。因为当他们在卸货时,他们的检验员说:木材的标准等级以下 55%,于是他们拒绝收货。我知道这情形后,立刻赶去他的工厂⋯⋯在路上,我内心还在想,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才好。

在以前我遇到类似的情形时,就会求证于木材分等级的各项规则。并且若以我自己做检验员的经验及知识,定可使那位检验员相信。我有足够的自信,木材绝对合于标准,只是他误解了检查规则。但是,我还是采纳了从讲习班学到的方法。

我到了那家工厂,采购员及验查员的神色,都很不友善。看起来好像打算跟我谈判。我到他们卸木材的仓库,央求让我查看哪里出错,我先请那位检验员,把合格与不合格的木材,分类积放,后来经过我检查了一下,发现那位检验员,要求太过于苛刻,并且弄错了规则。

因为这批木材是白松,而这位检验员只学过关于硬木的学识,但对白松, 却非内行。至于我呢,对白松最清楚,难道我该对那位检验员有不友善的态度吗?不,完全没有。我注意他如何检验,并探问他木材不合格之因。但我却没有暗示他判断的错误。我只是表明,为了往后不再出错,所以才不断地询问他。

我的友好合作态度,使我们之间的紧张气氛,慢慢地缓和下来,接着也就融洽起来。偶尔,我会自然地插入一句,我考虑过的话,让他们觉得那些不合格的木材,该是合格的。而我尽量不让他们发现我是故意说的。最后他向我坦承,他不太明了白松类的木材,并开始向我讨教各项问题。当我向他分析,如何才是一块符合标准的木材。并还表示,如不合他们的规格,他们可拒收货物。

没多久,这位检验员发现错在于他,原因是他们没有说出需要上好的木料。我走后,这位检验员,将全车木材再检查过后,于是全部接收下来,同时我也收到一张即期支票。

从这件事看来,对任何事只要运用些许的手腕,而不必指出对方的错误。

在我而言,我帮公司省下 150 元的损失;并使双方留下好感。

19 世纪前,耶稣曾说:“赶快,赞同你的反对者。”换句话说,就是别和你的丈夫、顾客或敌手争论,不要去指责,恼怒他们,不妨多用点外交手腕。

埃及国王教训他的儿子,道:“多用外交手腕,才能使你达到你所希望的目的。”

所以,若你想获得别人对你的赞同,那么第二项的规则,是“尊重别人的意见,永远别指责别人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