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化学观察能力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良好的化学观察能力应该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客观性品质。

  1. 目的性和计划性

为获得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或变化等方面的感性认识,知道收集哪些信息、怎样收集,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计划,观察方案符合化学事物的客观规律,有合理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提纲,见表 7-1。

表 7-1 一些对象的观察提纲

观察对象

一般观察选择的项目

特殊的观察项目

物质的物理性质

颜色,通常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或蒸气压),溶解性(或

溶解度),导电性(或导电率),导热性等

金属光泽,味道,机械加工性能(可塑性、延性、展性、强

度 ),潮解性,铁磁性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

跟金属反应情况,跟非金属反应情况,可燃性,跟水反应情况,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跟酸、碱、盐或氧化物反应的情况,跟有机物反应的情况,稳定性,所属类别的通性

表现等

跟所属类别通性不同的特殊性质,能说明结构特点的性质,有重要应用的性质,跟相似物质区别的性质,跟特殊条件有关的性质等

实验装置

使用的主要仪器,附属的仪器,仪器的空间位置,仪器的连接顺序,仪器的连接方式, 仪器连接顺序跟实验过程的关系,装置各部分

的作用,装置的核心部分等

跟常用装置的不同

实验操作

仪器的装配,操作步骤,反应物的处理、规格、用量和装入,实验条件及其控制方法,

生成物的分离和处理,有关注意事项等

特殊的操作

实验现象

物态变化现象(气体、沉淀的生成),颜色变化现象,发光现象,发热现象,声音现象, 电现象,磁现象,机械运动现象,溶解性变化现象,生成物的状态和数量,反应现象随条件

的变化,反应速度,反应程度,反应结果等

异常现象,意外现象

/

  1. 能从观察物质、观察实验装置、观察实验操作和观察化学反应等方面

展开对化学实验的观察活动。

  1. 观察物质时,掌握先物理性质、后化学性质的观察顺序,掌握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观察提纲,注意化学试剂的规格、数量和保存方式等。

    (3)观察实验装置时有合理的顺序,或者按照实验过程、反应进行的顺

序,由进到出、由头到尾地观察,或者由核心部位向外围逐步扩展、由主要部分向次要部分扩展等等。

  1. 观察实验操作时注意操作的步骤和规范、要点,并且跟有关的原理联系。

  2. 观察化学反应时,掌握由反应物到反应过程、再到生成物的观察顺序,掌握化学反应现象的观察提纲,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判断化学反应发生及特征的信息依据。

  3. 观察化学图表、模型时,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化学图表、模型所表达和蕴含的化学信息,有合理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提纲。

  1. 选择性

注意收集反映化学事物本质特点的信息,能敏锐地区别本质与非本质现象,分清观察内容的主次,首先注意主要的观察项目,然后再由主及次地进行观察;善于应用特殊手段排除背景和非本质因素的干扰,或者应用某些技术工具把微弱的有用信号加以时空放大,从而清晰地感知化学事物,有利于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化学本质。

  1. 观察物质时,能根据观察对象的具体情况对一般的观察提纲中的观察项目做适当取舍,并确定观察的重点项目。

  2. 观察装置时,能正确地确定和优先观察核心部分(或重要部分)。(3)观察实验操作时,能特别注意对关键性的、重要的以及不易观察的操

作进行重点观察。

  1. 观察化学反应现象时,能确定观察的重点并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2. 观察化学图表和模型时,注意反映事物本质的部分,不受无关部分的干扰。

  1. 理解性

把感知的信息跟已有的化学知识经验联系,使观察跟思维相结合。

  1. 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能通过分析综合提出观察对象的本质特点。就观察对象的类型、属性、特点、意义、因果联系等作出适当判断,形成带有理性成分的感性认识(例如判断“发生燃烧”或“发生化学反应”)。

  2. 能用已有的化学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信息做初步的解释,使之“同化”。4.整体性

对观察对象作综合、全面、细致和全程的观察。

  1. 能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以及适当的辅助工具进行观察,不遗漏重要的“细节”。

  2. 力求获得整体印象,在观察对象的各个部分时注意跟对象整体联系, 在整体观点指导下观察各个部分,重点观察主要部分,但又不放弃对次要部分的观察。

  3. 定性观察跟定量观察相结合,空间观察跟时间观察相结合,静态观察跟动态观察相结合,重点观察跟全面观察相结合,相异点观察跟相同点观察相结合,使观察全面地进行。

5.客观性

客观地进行观察,力求使观察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如实地记录和反映观察的结果。

  1. 客观地进行观察,力求使感知准确、系统、全面、细致。

  2. 用前人已经证实的、丰富的化学知识经验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认真地展开思维活动,正确地对感知信息进行加工,使观察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3. 对观察结果的描述跟对观察结果的初步解释相结合,既不毫无分析地罗列感觉内容,又不过于概括或者用主观推测来代替客观的描述。

  4. 如实地记录和反映观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