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化学学习策略的学习

国外有人认为,学习策略不需要专门的教学,理由是:(1)学习策略的建构是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形式,虽然用于构成学习策略的各种态度、概念和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完全可教的,但策略性思维能力本身却是难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只能在个体长期的学习实践中自然地诱发,偶然地形成。学习策略不是专门教学的结果,而是学习者活动和经验的副产物。(2)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元认知水平也不断地发展和成熟起来。同时,他们利用其元认知来调节、控制学习和学习方法的使用,形成新的学习策略的能力也相应地得到发展。因此,不必专门地教学习策略,而只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技能”, 即学习方法就行了。

但是,许多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学习策略需要专门的教学,而且是可教的。麦康伯斯和杜勃罗沃尼的研究表明,对学习者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其教学效果约为 0.75σ①。丹塞雷等人以大学生为对象,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实验,其平均效果也约为 0.75σ。弗洛姆等人的阅读策略训练,效果则达到了 1σ的水平。英国的尼斯比特和夏克史密斯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实验,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②。

化学学习方法跟化学科学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学习策略跟化学认知策略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认知策略主要指化学科学方法中的程序性知识,特别是指在化学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情境具体条件选择、组织所使用的方法和规则,调节、控制内部注意、思维和操作活动,对认知活动进行内部定向和指导的认知知识和技能。化学认知策略是化学科学方法的精髓和灵魂。忽视化学认知策略的教学,不但不利于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化学学习策略, 还会使化学科学方法的教学失去滋味,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也不利于科学的化学思想和化学观点有效地和生动地形成。

化学认知策略是化学认知能力和化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关系着化学认知能力和化学学习能力的形成。因此,应该十分重视化学认知策略的教与学。

化学认知策略和化学学习策略的学习一般要经过下列 4 个阶段:

(1)获得有关知识。通过听课或者阅读获得有关的程序性知识,记住有关的规则、步骤、条件等等。这些知识也可以通过对样例示范的总结得到,或者在“干中学习”、通过尝试实践获得,还可以通过理论分析、推演而成。 (2)形成对策略的体验和认识。在练习实践中逐步形成对策略的体验,不

但认识和熟悉有关的规则、步骤,而且理解其原理,建立起“条件—活动” 联系系统。能通过总结,使得对策略的认识由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水平并且初步概括化。

① 意指平均成绩提高了 0.75 个标准差(σ)。

② 黄旭:学习策略的教学问题,教有研究,1992 年第 7 期,第 54 页。

  1. 联系。认识策略的应用情境、条件及其跟其他策略的差别和联系,对策略的认识进一步巩固,逐步形成策略的系统结构。

  2. 运用和发展。在综合、复杂的情境中练习识别和应用所学的策略,通过在新情境中的运用,使策略进一步概括和类化,同时又注意识别不同情境, 注意策略在特殊情境中的变通、分化,防止过度类化。在对策略的类化、分化和概括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相应的能力。

教师教授学习策略的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化学学习策略的掌握。M.普瑞斯利等人曾经列举了 6 种策略教学方法:①发现法;②观察—模仿法;③ 有指导的参与法;④专门授课法;⑤直接解释法;⑥预期—交互法。弗兰克等人的实验表明,采用直接解释法,其效果最好。

由于化学学习策略多种多样,教师采用哪一种策略进行教学,必须从具体的教学条件出发,灵活地运用。另一方面,为了搞好化学学习策略的教学, 教师必须做到:

  1. 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 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

  3. 注意激活与保持学生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使学生有学会学习的浓厚兴趣,踏踏实实、坚持努力、不断探索的精神,有成功的兴奋和激励。并为此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4. 作好必要的示范,及时总结。

  5. 提供必要的练习机会,精心组织练习实践,及时疏导和鼓励,并注意认知风格的协调。

  6. 努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与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