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期、单元和课时目标的制定

学期目标在参照化学教学大纲、教科书基础上通常采用按章为序的方式编排,即以概括的方式列出每章中典型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内容,或按某种方式对知识或技能进行归类,并概括性地规划这些内容的学习水平,因而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

单元学习目标承担着沟通学期目标与课时目标的“中介”作用,也是编制单元测验和控制教学进度的依据。编制单元学习目标侧重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单元学习内容,即本单元学生应该掌握的全部新知识(技能)和新知识(技能)点,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例如,“碳的氧化物”单元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部分内容,其中的“二氧化碳”可分出“性质”、“制法”、“检验”、“用途”等子项,进一步分解子项可得一系列的知识点;二是根据教学要求确认知识点对应的学习水平,常用的方法是建立双向分布表。

下表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所含的知识点分布和学习水平分布。

学习内容

知识点

学习水平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二氧化碳气的性质

CO2 的物理性质(无色、

密度大易液化等)

CO2 的化学性质(与水

反应、与石灰水反应)

应用 CO2 的理、化性质

解释这种现象

课时目标是对单元目标作更具体的说明,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不仅参照大纲、教材进行编排,而且将学生对象的实际水平作为设计课时目标的重要依据,因此,相同的学期、单元目标可以有多种课时目标体系;二是必须用清晰的术语表示不同学习水平下学生的行为,便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和作针对性的评测。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和用途”这一课内容时,可制定诸如“说出实验室制取 CO2 气体的原料和装置名称”、“辨清 H2、CO2 两种气体在收集方法上的不同”、“写出实验室制取 CO2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说出 CO2 气体的三种实际用途”等等目标细则。当所定的细则学生一时难以达到时, 可灵活调节,先暂时降低目标要求,待学生练习后再逐步提高水平层次,一般在某章内容结束时应达到既定的各课时目标。

值得指出的是,在设计课时目标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渗透品德情感方面的学习内容。随着认识和技能学习的进行,促使品德情感要素的不断内化和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