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品德情感学习目标分类
研究品德情感领域的化学学习目标分类,首先必须了解 1964 年美国学者克拉斯沃尔(D. R. Krathwohl)、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五级分类体系,他们的分类如下:
-
接受(receiving)。指学习者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等)。从教师方面来看,其任务是指引和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学习结果包括从意识一事物的存在的简单注意到学习者的选择性注意。它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
反应(responding)。指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不仅注意某种现象,而且以某种方式对它作出反应。学习的结果包括默认(如阅读规定的材料)、愿意反应(如自愿阅读课外材料)和反应的满足(如以愉快的心惰阅读)。这一目标与平时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
价值化(valuing)。指学习者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
② 眭依凡等:对初中生学习情感与认知成就相关性的调查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25—31 页。
标准作奉献。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所涉及的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得这种价值标准清晰可辨,与通常所说的“态度”类似。
-
组织(organization)。指学习者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 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学习的结果是使价值观念化。
-
性格化(characterization)。指学习者将价值观、信念、态度等组合在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内,形成性格特征,指导自己的言行。学习的结果是使学生的观点、行为性格化,即构成品格。
虽然上述目标体系在使用上远不如布卢姆的认知目标来得方便,但它所体现的内化模式是值得我们吸取的。当确定某一品德情感学习要素(如“爱国主义”)时,可设计多种情境、选用多种题材向学习者介绍有关的内容(如古今中外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学习者经内心体验,逐步加深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并以此来分析、指导自己或他人的言行。
国内学者在克拉斯沃尔的分类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学教学的实际,推出了一些较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的分类。如注意、参与、喜爱、系统掌握、形成观念五级水平,似更通俗地反映了克拉斯沃尔等人的分类思想。曾有人以此制定化学教学中的情意目标。熊春林针对初中学生的情感要求,将目标划分为接受、反应、偏爱、追求四个层次①,每个层次的定义和特征如下:
水平 |
定 义 |
情感特征 |
---|---|---|
接受 |
学生厄意接受或注意某种现象或 刺激 |
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听、想、看、 做等,但不专心,兴趣淡然 |
反应 |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注意某种 现象或刺激,井参与有关的一些活动 |
对老师的要求能积极主动地做、有 自觉性,并感到有乐趣,心情舒畅 |
偏爱 |
学生相信某种现象有一定的价值, 从而在行动上有一种持久和专注的态 度,而且这种态度比较稳定 |
对于某种现象或活动并不满足于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且热衷于讨论和 探究 |
追求 |
把某种现象当作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并努力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
寻找各种有利的途径,克服各种困难,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勇 于创新的精神 |
无论哪一种分类体系,都要求体现出品德情感学习目标从低到高的连续变化趋势,以便使教师有指向地对不同等级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调控,从整体上提高品德情感学习的水平。但是,品德情感的学习要素往往是“隐型” 的,不同于认知或技能学习的行为目标,容易较好地把握,大多蕴藏于知识、技能和学习行为之中,需要去发掘和有机地进行联系。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具体的品德情感学习内容,即章节或单元的品德情感学习目标,以及相应的水平层次。以下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 1 初中化学“绪言”单元的品德情感学习目标
① 熊春林:实施情感教学目标评价,促进教学任务全面完成,课程·教材·教法,1993 年第 6 期,第 20—30
页。
目标层次 |
学习要素 |
单元目标 |
---|---|---|
接受 |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通过列举一系列日常生活问题和化学变化现象,使学生意识到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等 |
接受 |
爱国主义精神 | 从我国的古代文明和解放后化学工业的发展成就中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等 |
反应 |
科学态度 | 从教师仔细、认真的实验演示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细致耐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
反应 |
学习兴趣 | 通过镁带燃烧的实验和单元结束时教师充满激情的演讲,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直接诱发他 们学好化学的迫切意向 |
实例 2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章的品德情感学习目标
目标层次 |
学习要素 |
章节目标 |
---|---|---|
接受 |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从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中接受物质是运动的观点,从核外电子的排序和元素周期律中体会到事物具有内在的规律性、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客观事物是相 互联系的 |
反应 |
爱国主义精神 | 从周期表的形成历史及其作用中意识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调动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 的激情 |
价值化 |
科学态度 | 从周期律的学习和运用中逐步树立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分析问题的观点,掌握理论指导实践的科 学方法论 |
价值化 |
美感 | 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功能和离于键、共价键的特征及其晶体的形成中领悟到化学学科含蓄的内在 美,以此形成观点并努力追求 |
从上述两个实例中可以看出,品德情感目标的表述,既要说明内容,又要使学习者懂得如何去体会某种学习要素、达到某一层次的目标要求,因此常用体现过程性特征的语词引出,如“从⋯⋯中体会⋯⋯”、“通过⋯⋯意识⋯⋯”、“结合⋯⋯领悟⋯⋯”等等。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R. A. Hadden 等人也曾以类似方式提出了 1O 项与化学课程密切相关的情感目标①,具体如下:
(1)要意识到化学是从事许多令人满意的好职业的基础; (2)要认识到化学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贡献;
(3)要认识到化学对社会的经济和福利所作出的贡献; (4)对化学感到极大的乐趣;
① The Chemical Society Assessment Group,Research in Assessment,1975,Lon-don.
(5)要认识到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一个实验; (6)要承认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价值;
(7)具有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场合的义务感; (8)应具备精确描述事物的素养;
-
在任何场合都要客观地进行观察和评价;
-
力求从各种可能的信息渠道、知识和自己的理解中得出结论。
鉴于品德情感学习要素的难确定性和目标的过程性,尤其是“软性”指标多,因而期望从学生的短期行为或认知成就测验中直接获得明确的结论是不现实的。布卢姆本人也承认情感评价遇到了比认知评价更多的难题,他提出采用观察、会谈、启发问卷等方式评定情感成果。笔者认为,根据品德情感领域所涉及的化学学习内容的不同,可分别侧重运用某种形式:
-
当考察的目标可以直接通过认知水平的高低来反映时,宜采用书面测验方式。如评定学习者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和认识,是否养成严谨、周密、独立思考的态度和方法等等。
-
当评定内容涉及学生的情感、兴趣等要素时,宜采用问卷法考察。通过围绕这些要素设置各种形式的问题,要求学习者表达自己的看法。如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学习的动机、喜欢(或不喜欢)化学课的原因、对教师的信任程度等等。
-
当评定的品德情感目标可通过行为或表情来体现时,宜采用观察法, 并辅以调查、记录方式。例如,从学生上课时的面部表情和声调、体态中了解学生情感的变化,从解惑后舒展的双眉下那双闪光的眼睛中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情感目标所预定的情绪体验,从困难情境中的勇气和表现来考察学习者的意志品质,从平时的学习行为中观察学习者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等等。对观察到的学习者的各种外在行为表现应及时、详尽地予以记录,作为合理判断是否达到目标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