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桥

我国四川、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区,常用抗拉比较好的材料如藤、竹、皮绳等绞成拉索,或锻铁成链,建造索桥。云南凡用“笮”作地名和水名的必有索桥。而四川茂州(今茂县),古称绳州,因那里的峡谷之中“以绳为桥”(据《寰宇记》)。徐霞客称拱桥“拱而中高”,索桥“中悬及下”, 这是物理性能不同的形象表现。

中国古代索桥形式很多,基本上有六种类型:单索溜筒桥,双索双向溜筒桥,上下双索步道桥,V 形截面双索或三索步道桥,并列多索步马桥,多索网状桥。

溜筒桥是把人和货物(甚至牛马)悬在索上,溜放过江,构造相当简单。现在民间在峡谷两边的村落之间仍多随处架设这种溜索过河。

V 形桥吊索成斜面,两侧吊索会合向内共同吊中部的步道木板或布道索,是一个典型的空间结构,开近代斜面吊索管道桥的先声。

并列多索桥,索上横铺木板,可走人马,两侧还有保证安全的栏杆索。明代曹学■《蜀中广记》说:“绳桥之法,先立木于水中为桥柱,架梁

于上,以竹为縆。乃密布竹縆于梁,系于两岸。⋯⋯夹岸以大木为机,绳缓则转收之。”这是调整几条竹索到同一水平并且用来纠正松弛的好办法。铁索桥却不用大木转机,而是用铁锲打入环扣之间以调整索长和它的垂度。

四川灌县珠浦桥建造年代很早。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 990 年)的记载

是“为石笼、木栅、竹绳,而属绳于栅,植于笼,跨江而桥”。这是一座多孔连续并列多索的竹索桥。因历代改弦更张,所以桥址有所移动,桥跨和桥长也有变化。当年最长的时候是三百三十米,最大跨长六十一米,木架八, 石墩一。因竹索易朽,已经改成钢丝绳,但是尽量维持古桥的外形。

四川泸定大渡河铁索桥是现存古代铁索桥中制作最精良的一座。桥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四年(公元 1705 年),次年完成。桥净跨约一○三米,每根铁链长约一二七米,桥宽二·八米。共九根底链,上横铺木板,纵铺走道板。两侧各有两根栏杆铁链。两岸石砌

桥台,锚定铁链,上有美丽的桥屋。所有建筑、石台、铁链等,制作精良。当年还在左岸铸铁犀一头,右岸铸铁蜈蚣一条,目的是用来镇压“水妖”。桥位于川藏要道,当年红军抢占泸定桥,桥已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物。多索网桥用藤圈作间隔,用多索围绕,高悬两崖之间。人走在网中,极其安全。中国的古代索桥单跨长可达一百三十多米,创始年代久远,还正继续推陈出新,开拓新的悬索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