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割术的发明

阉割术的发明,是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据闻一多

(1899—1946)等的考证,商代甲骨文中就已有关于猪的阉割记载。

《周易》:“豮豕之牙吉。”意思是说阉割了的猪,性格就变得驯顺, 虽有犀利的牙,也不足为害。《礼记》上提到“豕曰刚鬣,豚曰腯肥”,意思是:未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阉割后的猪,长得膘满臀肥,叫“豚”。

目前我国民间还流行的小母猪卵巢摘除术,手术过程一般只一二分钟, 而且术前不需麻醉,术后不需缝合。手术器械简单(只要一把刀和少量消毒药品),手术部位正确,创口比较小,手术安全,无后遗症,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手术。阉割术是古代劳动人民遗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

国外畜牧兽医界对我国猪的阉割技术经验十分重视。在丹麦哥本哈根农

牧学院所筹建的一所兽医博物馆里,陈列了很多兽医器械,其中有一件是用于给三周龄小猪阉割的工具。它是公元十八世纪末由一位瑞士商人从中国带到欧洲去的。丹麦哥本哈根农牧学院兽医系主任佛里德瑞克·埃尔文斯教授认为:“中国人民高度发展的文明,在很多方面走在欧洲文化的前头。中国和欧洲之间很早就有了接触。中国兽医器械的发现,说明中国兽医器械的制造对欧洲同类器械制造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已说明了这一点。”

日本人川田熊清专门研究过我国古代马的阉割术,认为世界上马的阉割,以中国为最早。《周礼·夏官》“校人”的职掌中有“颁马攻特”之说, 所谓“攻特”,就是马的阉割,或称去势,古代却称騬。秦汉以前,骟马还不普遍,可能仅施行于凶恶不驯的马匹。到了秦汉之交,因为激烈的战争和骑战的盛行,需要有合乎军马条件的马匹,从此马的阉割术也就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