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 医

自有畜牧业,也就有了兽医的活动。最早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交流兽医医术经验依靠口头传授。

我国最早记有“兽医”一词的文献是战国时期的《周礼》,其中载有: “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凡疗兽疡,灌而劀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 意思是说:兽医的职掌是治疗内外科兽病。治疗内科病,采用口服汤药,缓和病势,节制它的行动,借以振足它的精神,然后观察它的表现和症状,妥善调养。治外科病,也是服药,并且要手术割治,把脓血恶液排除,然后再用药治,让它休养,并注意调养。说明当时兽医已经比较发达,不仅已经有了内科外科的区分,而且制订了诊疗程序,并且重视护理。

中国兽医学有自己独特的体系。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原则,最早导源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内经》。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书中特别提到“牛扁疗牛病”、“桐叶治猪疮”以及“雄黄治疥癣”等。1930 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汉代烽燧遗址发现的所谓《居延汉简》和罗振玉(1866—1940)、王国维(1877—1927)据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我国敦煌等地盗掘的汉代等简牍、纸片、帛书等照片选录编撰的《流沙坠简》中记有兽医方剂,并开始把药做成丸剂给马内服。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有“治牛马六畜水谷疫疬诸病方”,对于“谷道入手”的诊疗技术, 用黄丹治脊疮等十几种病,提出了疗法,并指出了疥癣里有虫。北魏《齐民要术》有畜牧兽医专卷,记有家畜疾病治疗技术方法四十多种,如掏结技术, 用削蹄法治漏蹄,用雄黄(主要含硫化砷)调猪油疗疥,烧柏脂(含酚类化合物)涂疥,猪羊去势术,以及有关群发病的防治隔离措施等。隋代兽医学的分科已经更加完善,关于病症的诊治、药方和针灸都有专著。此后,唐、

宋、元、明、清各代,都有不少专门的兽医著作出现。比较著名的有唐代李石编著的《司牧安骥集》,是现存比较完整的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对于理论和技术都有比较全面的论述。它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兽医教科书。明代喻仁(字本元)、喻杰(字本亨)编著了著名的《元亨疗马集》,内容丰富, 也是在国内外流传比较广的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

针灸治疗家畜疾病,距今三千多年前已有文字记载。西汉刘向著《列仙传》中,记有马师皇(相传是黄帝时的兽医,善医马,后世尊为兽医鼻祖) 用针“针其唇下及口中和甘草汤治愈”的记载。这说明中兽医“方不离针, 针不离方”的传统由来已久。中兽医针灸疗法到公元五世纪流传到国外,它在世界兽医学中仍然是一种独特的、非常有价值的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