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方作法本源

讲到宋代的开方术,首先要讲到有重大意义的“开方作法本源”,根据

《永乐大典》卷一六三四四抄录的杨辉《详解九章算法》的记载,它是十一世纪上半叶数学家贾宪在《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中首先提出的,是一个指数是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欧洲人一般把这个表称为“帕斯卡三角”, 其实帕斯卡(1623—1662)得出这个表(公元 1654 年)比贾宪晚了六百多

年,就是在帕斯卡之前先提到这个表的中亚人阿尔·卡西(公元 1427 年提

出)和德国人阿皮纳斯(公元 1527 年提出),也迟出四五百年。我们有理由把这个表称为“贾宪三角”(也可称“杨辉三角”)。

贾宪三角下面注解中的前三句话,“左衺①乃积数,右衺乃隅算,中藏者皆廉”说出了贾宪三角的结构和它们在开方术中的作用:它的每一行的数字表示(a+b)n(n=0,1,2,3,⋯⋯)展开式的各项系数。最外边左、右斜线上的数字,都分别是各次开方的积(an)和隅算(bn)的系数,中间所藏的“二”、“三、三”,“四、六、四”等等分别是开平方、立方、三乘方(即四次方)的廉。这里积、隅、廉等名词来源于古代的开方术①。贾宪三角最初来源于开方术,又用于开方术,就是贾宪“立成释锁法”,所以称为“开方作法本源”。唐宋历算家常把一些数学常数列成算表,以备计算人员使用,这种算表称作“立成”。“释锁”是宋元时期开方的代名词,形象地比喻开方求正根如同打开一把锁。“立成释锁法”就是以贾宪三角作为立成的开方法。注解中后两句“以廉乘商方,命实而除之”,简要说明了用各行系数进行开方的方法,就是以各廉

开方作法本源 - 图1

① 萨顿(1884—1956)是美国科学史家,代表作是《科学史引论》(公元 1927—1947 年)。力勃雷希这里所引的话就出自那部书。

① 我国古代,开方术不仅指求解形如 xn=N 的二项方程的根,也指求解任意数字方程的正根,涵义比现代广泛得多。而“方程”却不是指一元方程,而是指现今的线性方程组,和现今方程的概念不同。

① “衺”,《永乐大典》作“袤”,据饯宝琮考证是“衺”之误,古代“衺”“斜”相通。

的时候利用贾宪三角的第三层(x1+x2)2=x12+2x1x2+x22=x12+(2x1+x2)x2,

确定初商 x1 后,再定次商 x2(可用 2x1 试除余实 N-x12),加次商 X2 于 2x1, 乘以 x2,再从余实中减去。同样,开立方要用到贾宪三角的第四层的系数 1, 3,3,1。显然,同样的步骤对于任意高次幂的开方都适用,所以,利用贾宪三角中的各廉,贾宪已经把我国沿用一千多年的开平方法、开立方法推广到开任意高次方,这是一个创新。

贾宪接着提出了“增乘方求廉法”,又称作“释锁求廉本源”,先依开方次数,列出位数(隅算在外),以隅算 1 自下增入前位,到首位为止,再自下重复刚才的程序,每次低一位为止。如求开六次方的各廉,到五位,程序如下:、

1

6

1

5

15

1

4

10

20

1

3

6

10

15

1

2

3

4

5

6

1

1

1

1

1

1

因此,6,15,20,15,6 便是六次方各廉。

贾宪三角对宋元数学得以达到当时世界数学高峰,起了重大作用。元代朱世杰用两组分别平行于两邪的平行线把各廉联结起来,为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问题和高次招差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学工具。同时,求贾宪三角的各廉的增乘方法的基本步骤,还可以用来直接进行开方,开辟了高次方程数值解法的新途径,这就是下面就要谈到的增乘开方法。贾宪三角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明清许多重要数学著作都引用了它。